郭林祥(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

郭林祥(1914年-2010年4月25日),江西永丰人,祖籍陕西华县,唐朝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

1944年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6年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任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副政委、华北军区军副政委;1950年后,历任川北军区副政委,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成都军区、总后勤部、新疆军区、南京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纪委书记,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纪委常委。

2010年4月25日,郭林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人物生平

郭林祥(1914—2010),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新时期军队纪检工作的重要开拓者,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

江西省永丰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一方面军干部团连指导员、师组织科科长、团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1937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大总校队长、大队长、团长,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太行军区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百团大战;1944年任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与开辟豫西抗日根据地。1946年中原突围时,任中原军区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与皮定均等率部向东线突围,完成了掩护主力向西实行战略转移的任务;后任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副政委、华北军区军副政委;参加了鲁南、孟良崮、太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川北军区副政委,西南军区公安部队副政委,成都军区副政委、政委,总后勤部、新疆军区、南京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军委纪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中纪委常委等职务。

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郭林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少年时期

郭林祥同志1914年9月出生于江西省永丰县石马镇层山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尝生活的艰辛,8岁起就帮家里打柴、放牛、做农活。受进步思想影响,他14岁就参加当地农民协会,16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踏上革命征程,开始了长达80个春秋的奋斗人生。

革命战争时期

革命战争年代,郭林祥同志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不畏强敌,敢打敢拼,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压倒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战斗精神和坚强意志。他先后参加组织指挥大小战役战斗数百次,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郭林祥随中央红军从雩都出发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他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四连指导员,先后参加土城、遵义、会理、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的战役战斗,与干部团官兵一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出色完成了警卫、掩护中央和军委机关的任务。到达陕北后,他先后参加了吴起镇、直罗镇和山城堡等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期间,郭林祥同志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总校第二团团长,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1941年2月,他任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委,与团长欧治富一起,指挥部队顶住日军5000多人的猛烈进攻和毒气袭击,苦战7天7夜,取得黄崖洞保卫战的胜利,使八路军兵工厂免遭破坏,被誉为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受到八路军总部和彭德怀副总司令的表彰。1942年8月,他越过平汉路,奉命到太行军区工作,参加了历次反“扫荡”作战。1944年8月,他任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与军政首长一起,率部南渡黄河,打击日伪势力,宣传发动群众,扩大抗日武装,恢复和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抗日民主政权,使苏北和华中根据地连成一片,有效牵制了日寇西犯图谋,为开辟和巩固豫西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郭林祥同志历任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独立师副政委、纵队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先后转战华中、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其转战地域之广、参加战役次数之多是不多见的。特别是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期间,参与指挥部队以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掩护主力转移,孤军千里转战,胜利到达苏皖解放区。建国初期,郭林祥同志先后任川北军区副政委、成都军区第二副政委、第二政委、第三政委、中共西南局常委、四川省委书记处书记,组织指挥了川北、川东、黑水、芦花、雪山草地剿匪战斗,参加领导了凉山、康定、川西北平息叛乱作战,为安定四川及甘、青等地社会秩序、和平解放西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争环境养成了郭林祥同志的求实作风,他总是深入部队和作战前沿,了解掌握官兵思想,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在行军作战中融入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保证了作战的胜利。

长期的革命战争,锻造了郭林祥同志作为我军高级干部、政治工作领导者的优秀品德和宽广胸怀。他忠诚、坚韧、原则性强,对党、对人民始终怀着赤子之心,无论在顺利时还是身处逆境,都毫不动摇地坚信党,坚定地跟党走,对错误倾向不随波逐流。

“文革”期间

“文革”期间,他受到林彪、江青集团的残酷迫害,被隔离审查5年之久。当时,有人威逼利诱他交代揭发贺龙搞“政变”等黑材料,他大义凛然,宁愿自己挨整,决不违背良知。林彪、江青一伙在他身上费尽心机,结果一无所获。郭林祥同志的革命气概,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在那些日子里,郭林祥同志怀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深入思考军队建设中许多重大问题。1973年9月,郭林祥同志复出后,在任总后勤部、新疆军区政委期间,冒着被再次打倒的风险,坚决抵制“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积极“解放”老干部出来工作,努力恢复部队正常的战备和训练秩序。

改革开放时期

粉碎“四人帮”后,郭林祥同志欢欣鼓舞。他在新疆军区以极大的热情抓“揭、批、查”工作,带头发表文章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深入高原边防连队、哨所调查研究,大力培养民族干部,使军区部队各项工作很快步入正常轨道。

1980年1月,郭林祥同志调任南京军区政委,面对改革开放、八面来风的新形势,他要求军区各级认真做好教育引导工作,把官兵活跃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他和军区党委一班人大抓基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两用人才培养,努力提高部队的建设水平和官兵素质;他坚决拥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军队体制编制精简整编的重大决策,周密思考、精心组织南京、福州两个大军区的合并工作,顺利完成了两个大单位的合并任务。

任职军委纪委

1985年3月,郭林祥同志任军委纪委书记,同年10月兼总政治部副主任。当时,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关系网”和“说情风”也滋长起来,影响到军营,对做好军队纪律检查工作提出新的挑战。郭林祥同志作为一名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老战士,胸有成竹,有主心骨,坚持“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在他看来,只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党的原则办事,再难的事也不难;违背实事求是和党的原则,事情就会变复杂。在军委纪委机关第一次全体干部会上,他明确提出做好新形势下军队纪检工作,一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军委的决策指示;二是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三是要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敢于较真碰硬;四是要多征求、听取下级党委、纪委的意见,多同大单位党委、纪委沟通商量;五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他认为,坚持做到这些,就可以做好纪检工作,肩负起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部队党风廉政建设

郭林祥同志高度重视围绕部队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开展纪检工作。1985年,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基于对国际局势的科学分析和战略判断,作出军队改革体制、精简整编,在两年内裁减员额一百万的重大战略决策。大军区由11个撤并为7个,许多部队面临撤、并、降、改,涉及一大批干部的进退去留。郭林祥同志带着机关同志到部队围绕精简整编作调研,同领导干部和基层干部进行交谈、座谈,他感到部队思想很活跃,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精简整编决策的顺利实施,要靠思想教育,更要靠严格的纪律。他要求军委纪委和全军各级纪律检查部门紧紧围绕精简整编任务开展纪律检查工作,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讲党性、顾大局、守纪律,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尽管纪律和要求很明确,当时还是有一些部队、一些同志从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出发,顶风违纪,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对此,郭林祥同志要求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手软。他还要求党委领导、军政主官给纪委和纪检干部撑腰鼓劲,支持纪委和纪检干部严肃查处问题。军委纪委和大单位根据这些精神,连续查处了多起案件和问题,处理了相关人员和一些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在全军引起震动,产生很好的教育警示作用,有力地保证了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任务的顺利完成。正是因为这一段纪检工作的实践和探索,围绕部队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开展纪检工作,后来一直成为各级纪委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郭林祥同志在军队纪检工作制度建设上,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重建党和军队中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到郭林祥同志任军委纪委书记时,许多制度规定还不完善。当时,纪检工作遇到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因为政策法规不明确,制度规定不健全,给工作开展和执纪办案带来困难。郭林祥同志针对这些问题,要求纪检部门和纪检干部加强新形势下纪检工作特点规律的研究,积极做好建章立制的工作。在他领导下,先后组织制定了《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任务、职权范围和工作制度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军队党内纪律监督的暂行规定》、《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试行)的补充规定》等一批法规制度,使军队纪检工作逐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郭林祥同志在部队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个大单位为了强化各级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明确党委、纪委、机关部门和各级党员、干部都有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他感到这件事抓得好,并借鉴部队的这一创新做法,组织军委纪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实行抓党风责任制的暂行规定》,明确军队各级、各部门和每个党员干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在军内外引起很大反响,受到中央纪委的肯定,促进了部队。

郭林祥同志担任军委纪委书记期间,注意用很大精力抓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他经常提醒军委纪委机关的同志,不能搞不教而诛,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教育、引导、提高是重要手段,也是根本目的。他告诫大家要发扬我军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规党纪。1986年初,某集团军党委发扬好传统正己作表率的事迹和经验在北京军区部队产生很好的反响,郭林祥同志了解后,组织人员认真总结,向全军部队通报宣扬,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严于律己作好表率。一些违纪违法案件得到严肃查处后,他要求认真做好剖析工作,以此作为警示教育的材料。郭林祥同志认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本色,有很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是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生动教材,应当充分挖掘和运用。 1986年12月,军委扩大会议前夕,军委领导要郭林祥同志给参加会议的高级干部讲一讲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他感到给军队高级干部讲这个问题,影响大、作用也大,会产生很强的辐射力,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红军、老战士,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进行传、帮、带,于是欣然接受这一任务。他挑灯夜战,精心准备,以《优良传统是我军的传家宝》为题,从我军优良传统形成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三个方面,为参加军委扩大会议的高级干部讲了生动的一课,引起强烈反响。军委办公厅专门把这个讲稿印发全军,作为开展优良传统教育的教材。此后,抓党性、党风、党纪教育,逐步成为部队各级党委、纪委和纪检部门一项重要工作。

纪检干部队伍建设

郭林祥同志还十分关心纪检干部队伍建设。他要求纪检干部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正派、勤奋敬业、一身正气,敢于同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敢于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做改革的坚定支持者和党的忠诚卫士,做当代“新包公”。他要求各级纪委按照这个标准选调、培养干部。他在许多场合都讲,纪检干部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容易得罪人,有时还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党委领导、军政主官要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在提升使用上,要一视同仁,为他们主持公道。在他的关心、过问下,一批优秀纪检干部得到提升使用,许多同志如今谈论起来,还感到格外亲切。

关爱老区

郭林祥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仍然情系党、国家和军队建设事业。他多 次到部队为官兵讲传统,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十分关心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和家人一起捐款13万元,用于兴建永丰层山八一希望小学。2002年6月,他得知家乡遭受洪灾,立即捐赠衣物150件、现金7000元。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他在重病中仍委托家人代为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表现了一位老党员、老红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情感和高尚情怀。

郭林祥同志病重和逝世后,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或去医院和家中看望,或以不同方式表示沉痛哀悼,对他的亲属表示亲切慰问。他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奋斗一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风范,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党性原则,宽广的革命胸怀,崇高的品德修养,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

黄崖洞保卫战

1941年11月,我军进行了黄崖洞保卫战。郭林祥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前方特务团政委,他率领特务团参加了黄崖洞保卫战。

黄崖洞保卫战是我军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位于山西省黎城、武乡、辽县三县交界处的水窑山上的黄崖洞兵工厂,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兵工厂,是八路军在华北前线最重要的军火基地。当年,这里生产的各种步枪、山炮、地雷、手榴弹等武器弹药可以装备16个兵团。当时日军把黄崖洞兵工厂视为心腹之患。1941年11月初,装备精良的侵华日军调集5000多兵力向黄崖洞兵工厂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为了确保八路军武器弹药供给,保卫兵工厂照常生产,八路军总部在朱德、彭德怀、左权的指挥和领导下,原红军特务团政委郭林祥临危受命,出任八路军总部前方特务团政委。他当天接到命令就到政治部报到。罗瑞卿主任亲自向他介绍情况:“黄崖洞兵工厂是我军最大的兵工厂,是部队武器装备的主要来源,日军已先后两次出兵进犯。你到特务团要发扬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与作用,牢牢守住黄崖洞,确保兵工厂武器装备生产的安全。”黄崖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有两条羊肠小道能通往厂区。在左权副参谋长的直接领导下,郭林祥上任后与欧致富团长商议,黄崖洞虽然地形对我有利,敌人进攻不易得手,但我们必须认真作好充分准备,务使来犯之敌有来无回。他们在战前抓好三件事:第一,大力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战之必胜的大无畏精神,严守战场纪律;第二,加强构筑工事和储备物资,全团共构筑大小工事150多个;第三,强化战地练兵,还进行了防御毒气训练。

1941年11月5日,彭德怀副总司令下达了进入阵地、抗击日军第36团进攻的命令。左权副参谋长亲临一线指挥,欧致富、郭林祥等特务团领导连夜进驻团指挥所,准备战斗。1941年11月11日深夜,日军趁着夜色对黄崖洞地区发动偷袭,敌人刚进入三营七连前沿阵地就遭到我军迎头痛击,被打得晕头转向,丢下几十具尸体狼狈逃窜。第二天清晨时分,日军开始炮击我阵地,后又发起强攻。这时风雨大作,山路十分泥泞,敌人就像乌龟一样爬行到山谷里,正好成了七连战士的活靶子。年仅17岁的司号员崔振芳和三位战友勇敢跳出了掩体,居高临下,向撤到山谷里的鬼子投出两箱手榴弹,炸死炸伤几十个敌人,小崔也为国捐躯。

日军几次强攻失败后,恼羞成怒,向七连阵地发射毒气弹。由于我军早有准备,毒气弹未能发挥作用。敌人以为我军失去战斗力,向阵地扑来,遭到我七连官兵猛烈痛击。就这样,我军打退敌人十多次进攻,歼灭日军200多人。1941年11月14日黄昏,日军以伤亡数百人的代价向我军阵地推进200多米。15日一早,敌人兵分两路向我军阵地进攻。这是最激烈最悲壮的一战:断桥前,八连战士刘容发头部、颈部、腿部多处受伤,仍不停射击;班长王振喜带领韩立合、李小苟等12名勇士与鬼子展开肉搏战,将敌人打退后,又用手榴弹、滚雷向山下敌人砸去,不到一小时,水窑口阵地前已躺下100多具尸体。日军222联队长葛目直幸大佐气急败坏,下令使用喷火器。顷刻,我军阵地一片火海,王振喜等12名勇士壮烈牺牲。1941年11月18日,日军在飞机的掩护下,又兵分三路向左会垭口、南山、北山的一营阵地进攻,坚守在南山的二连一排官兵与敌人白刃格斗,有个战士把敌人引向山顶,等他们靠近时,投出最后一颗手榴弹,消灭了一批敌人,自己则纵身跳下悬崖,壮烈牺牲。在消灭了大量敌人之后,1941年11月18日深夜,我特务团开始全面反攻,很快恢复了全部阵地。至此,七天七夜的黄崖洞兵工厂保卫战胜利结束。这次战斗,日军死伤1000余人,我军仅40余名官兵阵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与此同时,八路军一二九师策应内线作战,于11月14日起,分别向日军侧背和后方袭击,攻克东崔屯等10余个村落。日军因遭内外夹击,于1941年11月19日开始撤退,在横庄间又遭八路军主力伏击,死伤数百人。1941年11月20日,日军退回潞城,战役结束。此次战役,日军死伤3000人以上。

黄崖洞保卫战是非常艰苦卓绝的战斗。郭老将军回忆说,当年他参加战斗时才二十五六岁,日军人数、武器装备都是占绝对优势,而我军兵力只有一个团。我们靠的是坚强的精神、顽强的斗志,靠的是扎实的战备,深挖的工事,用步枪、手榴弹、地雷击退和杀伤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特别是特务团老兵多,是红军时期的老兵,政治素质强,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打仗勇敢。

黑水剿匪战

郭林祥将军担任黑水剿匪前方总指挥,为贺龙、邓小平亲点将。是时,邓小平言:“黑水剿匪,情况复杂,有敌我矛盾,有民族矛盾,有阶级矛盾,有教派矛盾,有部落矛盾,问题很多,关系复杂,处理每件事政策性都很强,必须派一名得力的政治干部到前方去。”将军由此而被任命为黑水战役前线总指挥兼政委,并任负责前方党政军民全盘工作之党委书记。

黑水战役将发起,贺龙元帅由重庆至成都亲送参战部队。贺龙与轻装师连以上干部言:“这一仗打好了,我派飞机给你们送苹果吃。”郭林祥将军言,贺龙元帅未食言,麻窝会师之日,果派飞机投两箱苹果,并附一信嘉勉。

有人问郭林祥将军,黑水之战因何取胜?将军对曰,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采取了东西合击,各个击破,分片清剿等一系列正确的进剿战术。

军衔晋升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获得荣誉

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人物逝世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原书记兼总政治部副主任郭林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4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