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县(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

平潭县,别名海坛、东岚,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福州市下辖县。地处福州市东部,陆地面积39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064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31日,平潭县下辖1个街道、3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平潭综合实验区金井湾营运中心7号楼。截至2022年末,平潭县常住人口有38.2万人。

平潭县有“百屿千礁”之称,主岛海坛岛是福建第一大岛。地势低平,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属南亚热带半湿润海洋性季风气候。六七千年前,平潭境内就有人类活动。1912年,由平潭海防厅改置为平潭县。1983年6月,平潭县划归福州市。

平潭县是福建省首批“对台开放”的四个点之一。2021年,平潭县实现生产总值339.20亿元;GDP在福州市管辖区划中位列第13。船舶制造业、风电业是平潭县新兴特色产业。地理标志产品有平潭坛紫菜、平潭鲍鱼。

平潭县是中国第二个国际旅游岛;拥有平潭坛南湾—海坛古城旅游区、平潭澳前台湾小镇等景点。交通便利,有福平铁路、渔平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过境。平潭县是闽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壳丘头遗址等历史遗存。

名称来历

平潭县因岩石及谐音而得名。潭城镇南街曾有块平坦巨石,民间称该石为“平磹”,“磹”与“潭”谐音,民国建县后以“平潭“为县名;又因岛上最高峰君山,常年有岚气弥漫,称东岚山,故平潭别称为“东岚”,简称“岚”。

此外,平潭县又称“海坛”,因主岛海坛岛在海上远望如坛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六七千年前,平潭境内就有人类活动,繁衍生息。

秦朝时,属闽中郡。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属会稽郡南部都尉。

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年),属建安郡侯官县。

晋太康三年(282年),属扬州刺史晋安郡原丰县。

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陈永定元年(557年),增置闽州,属闽州原丰县;陈天嘉六年(565年),取消闽州,仍属东扬州晋安郡原丰县;陈光大二年(568年),改晋安郡为丰州,属丰州原丰县。

隋唐至明清

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建安郡闽县。

唐朝武德元年(618年),平潭属建州闽县。唐圣历二年(699年),平潭属泉州(今福州)万安县。唐天宝元年(742年),属江南东道长乐郡福唐县。

五代梁太祖开平二年(908年),福唐县改名永昌县,属永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复名福唐县,均属福州;闽龙启元年(933年),福州改称长乐府,改福唐县为福清县,属福清县。天德二年(944年),王延政建闽国,以福州为东都,平潭属东都福清县。后汉乾祐元年(948年),福州改称福州威武军。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改福州威武军为彰武军,平潭属福州彰武军福清县。

五代开运元年(944年),属东都福清县。

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属福安府福清县。

元朝元贞二年(1296年),属福建行中书省福州路福清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福州府福清县。

清雍正八年(1730年),福清县丞移设于平潭。嘉庆三年(1798年),置平潭海防厅,直属福州府。

中华民国

1912年,废平潭海防厅置平潭县。建县后,县城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初属东路道(后改闽海道)。

1927年,废道直属福建省辖。

1949年9月16日,平潭解放;同年9月23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属福建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潭仍属第四专署。

1950年4月,第四专署改称闽侯专员公署,属闽侯专员公署。

1956年6月,闽侯专区撤销,平潭属晋江专区。

1959年,恢复闽侯专区,平潭复属闽侯专区。

1971年6月,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平潭属莆田地区。

1983年6月,平潭县划归福州市。

2009年7月底,中共福建省委八届六次全会作出决定,设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

2009年9月,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平潭县与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实行“政区合一”(行政区+实验区)管理模式。

2010年2月,经中编办批准,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实验区管委会被确定为正厅级机构。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平潭县地处福州市东部,距台湾省新竹港仅68海里,是中国大陆距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介于东经119°33’~119°54’,北纬25°18’~25°46’之间;东临台湾海峡;南近南日群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北经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陆地面积392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064平方千米。

气候

平潭县属南亚热带半湿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霜雪罕见。多年平均气温19.0~19.9℃。1月平均气温11.2℃;7月平均气温28.1℃。平均气温年较差22.4℃。生长期年平均130天,无霜期年平均36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37.5小时,年总辐射107.7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65天。年平均降水量119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24.8天。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3~7月,6月最多,其中6月份降水量约占全年18%。

地质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武夷—戴云隆褶带东侧沿海地带。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华夏构造体系。该地区在中生代以前为—隆起区,但在燕山运动后发生了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大规模火山岩浆喷发及岩浆岩侵入。由于遭受到强烈的构造应力挤压和左旋扭动作用,带内岩石普遍产生韧性剪切变形或破碎带,或破劈理带,以及长乐—诏安断裂带等。新生代第三纪的喜马拉雅运动和第四纪的世界性冰河期,又导致陆海一系列的升降运动。至燕山运动晚期基本形成现平潭地质基础、地貌轮廓和矿藏分布的格局。

地形地貌

平潭县地势低平,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岛屿、岩礁、港湾、澳口、丘陵与平原相间,主要有侵蚀剥蚀丘陵、侵蚀剥蚀台地、滨海滩积平原和侵蚀淤积海岸等地貌类型。最高峰君山是插云峰,位于海坛岛东北部,海拔434.6米。

平潭县由126个岛屿和702个岩礁组成,有“百屿千礁”之称。主岛海坛岛是中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环绕主岛海坛岛周围西北有屿头岛、鼓屿等;南部有塘屿、草屿等。主要海湾有海坛湾、坛南湾等。

水文水利

水文

平潭县四面临海,未形成完整的水系,区内多为间歇性独流入海小河流,主要有南松溪、仙霞溪、君山溪等河流。最大的河流为西溪和东溪,汇合于竹屿西港水库,汇流面积45平方千米。另有时令溪46条,溪流短小,独流入海。由海湾堰塞而成的泻湖——三十六脚湖,面积约2.1平方千米,占13.0%,溪流水域0.8平方千米,占5.5%。

平潭海域属半日潮类型,每昼夜出现2次涨潮和2次落潮。潮汐活动每半个月轮回一次,即农历初一与十六日略同。

水利

截至2022年,平潭县内共有中小型水库22座,总库容量2942万立方米。

土壤

平潭县土壤可分为赤红壤、滨海风沙土、盐土等6个土类、14个亚类、25个土属、34个土种。土类以赤红壤为主,占陆地面积46%。

自然灾害

平潭县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大风、寒潮、冰雹等。暴雨年平均日数3.0~4.5天,主要是梅雨暴雨和台风暴雨,多出现在5~9月,大暴雨以6月最多,占全年总次数的44.7%,7、8、9三个月占50%。1996年8月1日台风夹带暴雨,农田被水淹754公顷,民房被淹1058座。台风年均发生5次,主要发生在7~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1年6月23日,损失各种船只1234条,渔台网箱损失20657个,农田受淹1749公顷,林木折损26250株,房屋倒塌5101座,合计损失5.8亿元。干旱年平均总次数3.8次,干旱频繁,以夏秋旱为常见;2003年是历史上少见的特旱年份,总雨量仅751.9毫米,致农作物大面积凋零枯萎,花生、甘薯减产。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平潭县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平潭县共有耕地6484.52公顷;种植园用地220.02公顷;林地12200.03公顷;草地596.81公顷;湿地7881.0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042.16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455.59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70.54公顷。

矿产资源

平潭县主要有铁、铜、钨、钼等金属矿藏;石英砂、明矾石、饰面用石材等非金属矿藏。优势矿产有铸型用砂和水泥标准砂。2010年起,平潭县全面停建矿山,仅保留平潭综合实验区狼山矿区建筑用花岗矿,该矿区位于中楼乡,矿区面积0.6平方千米,开采规模为大型,年设计生产规模为100万立方米。另外,地热资源热储量为1.54×1015千焦,推算地热水可开采热量2.41×108千焦每天。

水资源

平潭县是福建省缺水严重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约为1.02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260立方米,是福建省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六分之一。

海洋资源

平潭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区域,平潭海域是福建三大渔场之一的闽中牛山渔场的一部分,鱼类以暖水性种类为主,占75%,暖温性种类占25%。平潭甲壳类生物资源主要以广温低盐性种类和广温广盐性种类为主。平潭头足类生物资源组成则较为简单,除了长蛸为暖温性种类外,其他头足类均为浅海暖水性种类。平潭海域主要经济鱼类有带鱼、海鳗、蓝圆鲹等20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虾、蟹类约有日本对虾、长毛对虾、中国对虾等75种。

平潭县海岸线绵长,具有东南沿海沙质滩涂,海滨沙滩长约70千米。有海坛湾龙凤头海滨沙滩、坛南湾海滨沙滩等优质沙滩。平潭海域在海岸线外,发育一定宽度的滩涂,计有62.93平方千米,其中沙泥质滩涂占24.5%,泥沙质滩涂占39.3%,沙质滩涂占36.2%。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平潭县下辖海坛街道1个街道,金井镇、君山镇、苏平镇3个镇,屿头乡、东庠乡、南海乡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金井湾营运中心7号楼。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平潭县户籍总户数为13.33万户,总人口45.33万人,其中男性23.06万人,女性22.27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3.6;常住人口有38.2万人,城镇化率58.83%。

民族构成

平潭县总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8.5%;有回、畲、壮、土家等19个民族,占1.5%。

政治

经济

综述

平潭县是福建省首批“对台开放”的四个点之一。地理标志产品有平潭坛紫菜、平潭鲍鱼。

2022年,平潭县实现生产总值367.71亿元,GDP在福州市管辖区划中位列第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6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2.8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2.25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1.6:25.2:6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5261元。

第一产业

平潭县以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中药材等为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粮食作物以甘薯、马铃薯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花生、蔬菜等;蔬菜主要品种有白萝卜、叶菜类。渔业以海洋捕捞、水产养殖为主。水产养殖是平潭传统海洋产业之一。2021年,平潭县水产品总量达47.1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99639万元,渔业人口10.74万人,占总人口28.6%。

2022年,平潭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1.4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44亿元,下林业产值1431万元,畜牧业产值3.83亿元渔业产值69.07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94亿元。全年粮食产量19021吨,甘薯产量15099吨,花生产量6637吨,蔬菜产量62043吨,园林水果产量2961吨,西瓜产量3267吨。

第二产业

船舶制造业、风电业是平潭县新兴特色产业。平潭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开发风电,建成长江澳风电一期、长江澳风电二期及平潭青峰风电场一期、二期等4处陆上风电场。截至2020末,平潭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234.8兆瓦。其中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照明工程分散式风电项目是中国首个海上分散式风电项目。该项目每年可完成约1.16亿千瓦时的电力。

2021年,平潭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1.36亿元,比2020年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同比回升35.9个百分点。分门类看,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5.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1.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下降41.5%,农副食品加工业下降4.2%,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下降77.8%,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3.2%,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增长2.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7.6%,其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6%。

第三产业

平潭县历来是东南沿海对台贸易和海上通商的要地,早在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平潭就有与台湾岛通商的记录,两地曾互设商行。平潭县也是海运之乡,2021年在平潭注册的航运船舶运力达525万载重吨,规模居福建省第一;已实现对台主要港口货运航线全覆盖;对台出口跨境电商包裹业务超过60%经平潭口岸发出;对台农渔产品进口量位居福建省首位。境内有三星级酒店平潭县海坛假日大酒店。

2021年,平潭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4亿元,比2020年增长3.3%;全年进出口总额196.1亿元,比2020年增长46.7%。其中,出口总值91.7亿元,增长55.0%;进口总值104.4亿元,增长40.1%。截至2021年末,平潭县共有商业银行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62个。

人文

综述

平潭县是闽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壳丘头遗址、贴白头联等历史遗存和民俗风情。平潭还保留了许多传统节庆和民间艺术,如社火、龙舟、海神节等。平潭县也是农耕文化和渔业文化的交融之地,拥有众多传统村落和渔村。平潭传统村落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和生活方式,展现了平潭人与土地、水域、山林等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8月,平潭县共有189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120处古建筑、24处古遗址、11处古墓葬、17处石刻、1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位于福建省平潭县平原镇南垄村的壳丘头遗址,是福建省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距今约5590-7450年。遗址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层文化堆积。出土的生产工具包括石斧、石锛、骨镞等,生活用具则有陶釜、缸、豆、碗和盘等。壳丘头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台湾大岔坑文化相似,但比大岔坑文化的遗存更早。2013年,壳丘头遗址群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潭五福庙地处平潭县潭城镇五福庙街。,始建于明代,供奉着都城隍和台湾城隍,因此有“一庙两城隍”之称。庙宇面积不大,但结构精美,包括戏台、庙场、城隍殿、太岁殿等。城隍大殿是二进深三开门格局,屋脊为双层,保留着凤凰飞吻屋脊的刻画。庙宇顶部悬挂一把木制算盘,据说是用于清算善恶功过的工具。平潭五福庙与台湾城隍庙的结构和设置相似,是闽台两地交往史上的重要佐证。

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6月,平潭县已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24项,其中4项为省级非遗;24项非遗项目包括平潭童谣、平潭排只、平潭贝雕、词明戏和岚台传统灯笼等。

藤牌操是一种集武术和舞蹈于一身的民俗体育项目,这种操舞主要流传于平潭县的潭城镇大路顶村、流水镇山门前村等地。藤牌操起源于战场上的阵法,明代嘉靖年间(1552~1566年)由戚继光带来后,由他的藤牌兵教给当地民兵的“鸳鸯阵”演化而来,一直保留至今。明末时期,郑成功和他的“藤牌兵”驻扎在平潭,促进了藤牌操的普及和发展。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年),平潭人詹殿擢担任温州总兵时继承并改进了藤牌操的阵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以两军对垒,互相攻防为表演形式。表演的同时还有吹号、打乐和《得胜令》《将军令》等曲调作为配乐,表演人员依次展示鸳鸯步、鸟仔跳等动作的同时,还需变换“一字长蛇”“二龙戏珠”等十种阵势。2017年,藤牌操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词明戏是平潭县、福清市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由浙江高腔演变而来。明末清初,浙江余姚林氏艺人将词明戏传到平潭,并以演木偶为主。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6年),词明戏十分流行,并有“五袍戏”等传统剧目。常用曲牌有《江儿水》《新水令》等。唱腔包括正字腔、白字腔两类。2022年,词明戏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民俗节庆

在平潭过年,有于其他地方不同的习俗,当地人把春节称“做年”。有贴白头联的习俗,该习俗是为了纪念抗倭将士,缅怀先人。此外,“初二不访亲戚”也是一项传统习俗。饮食习俗有“大年三十吃咸米时”“大年三十蒸岁饭”和“大年初一吃线面”。年夜饭上的菜一般是九道,也可以是十一道,但需要单数。

平潭渔民喜欢喝白酒,年轻人与城镇居民喜喝啤酒,而农村老年人则喜欢喝当地产的番薯烧或糯米冬酒、玉露酒等。日常喜欢饮料。宴席以闽菜系为主,加上地方特色菜肴,食材都以海鲜为主。酒宴一般为四热盘、十大碗、四点心等,菜肴一般均达10种以上。丧事宴席一般不喝酒,祝寿酒宴太平蛋必备。

特产

平潭县土特产品有南海的坛紫菜、苏澳的石斑鱼、东庠的金鲟、白青的蝴蝶干等。

方言

在日常交往中,平潭当地民众主要主要讲平潭话。平潭话属于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方言系统,与福清话相同。境内部分区域也有别的方言,例如南海乡的塘屿,因靠近莆田,这一带居民多说莆田话;流水的后田、中楼的韩厝、澳前的龙山等少数村落通行闽南话。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平潭县共有小学36所;中学23所,其中高中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中专学校1所。

平潭第一中学始建于1912年,设有初中部、高中部两个校区,占地近310亩。先后获得“全国学校体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第十二届省文明学校”等称号。

福建师范大学平潭附属中学是是由福建师范大学、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创办的公立完全中学,始建于2014年。学校位于平潭岛金井新城遂意路1号,占地面积83367平方米;建有图书馆、天象馆、文体馆等设施。

科技事业

截至2021年末,平潭县累计认定60家县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中新认定铠强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获评“2021年度区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绿亚科技(平潭)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入围科技部高新技术企业公示名单;宗仁科技(平潭)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高新技术企业顺利通过2021年度省级科技小巨人认定;平潭台创园科技企业育成中心通过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7家。

文化事业

平潭县主要文化场馆有平潭综合实验区文化馆、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平潭海坛海防博物馆等。

平潭综合实验区文化馆始建于1928年,前身是平潭县人民图书馆。位于潭城镇中埔路185-1号。建筑面积达4547.5平方米,配备了钢琴、音响、灯光舞台等设备,设有报告厅、展览厅、舞蹈房等5种活动用房。

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位于潭城镇政府路17号。占地面积5666.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680平方米,图书馆大楼主体工程于2004年11月建成。

平潭海坛海防博物馆于2018年正式开馆,是中国首家以“中国古代海防与水师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2021年3月,海坛海防博物馆获批为“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

体育事业

2021年,平潭县举行了全国沙滩排球精英赛(平潭站)、平潭国际风筝冲浪邀请赛、中国风筝板巡回赛等赛事;组队参加国家级、省级竞技比赛,平潭县运动员选手获得2021福建省青少年柔道锦标赛女子52KG冠军,第十四届全运会帆船女子水翼风筝板比赛季军。

医疗卫生

22021年,平潭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05个,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14个,村卫生室140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61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59人,注册护士1172人。其中平潭综合实验区医院、平潭综合实验区中医院2家医院为“无红包医院”。

社会保障

2021年,平潭县城乡居民保参保人数达20.06万人,5.57万名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从每人每月173元提高到190元,2万名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由每人每月462元提高到495元;为219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补贴225万元,发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736万元;完成适老化改造162户;发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卡约3300张,为近1.1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线下服务。

人居环境

2021年,平潭县森林覆盖率为38.71%,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9.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1.95。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平潭三十六脚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潭县中南部,总面积1340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海蚀地貌和淡水资源。

交通

综述

平潭县初步形成以高铁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为中心,以金井大道、和平大道、中山大道为骨架“一横两纵快速路+六横五纵半环主干路”的交通主体框架,多种方式换乘高效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已融入福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公路

截至2020年底,平潭县公路总里程达659千米,公路网密度为178千米/百平方千米,位列福建省第一。305省道境内长17.3千米,双向6车道,平潭城关通往福清宏路。截至2022年7月,平潭县共有渔平高速公路和长平高速公路2条高速公路。其中长平高速公路是京台高速的组成部分,全长21.7公里,起于长乐区古槐镇前塘村,与福州绕城高速公路东南段枢纽互通相连接,终于海坛海峡长乐岸,接跨平潭公铁合建特大桥。

铁路

平潭县有福平铁路过境,福平铁路是京福高铁的延伸段,为Ⅰ级双线铁路,线路全长88.433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小时,起于福州火车站,终于福建平潭岛,共设6座车站,其中平潭站为新建站。

航运

平潭港区是对台贸易、对外贸易的一线海港货运口岸,其中金井作业区3#泊位可满足15万总吨邮轮停靠需求。平潭县开通了两岸直航集装箱班轮、高速客货滚装轮、高速滚装货轮以及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等航线,实现对台主要港口客货航线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平潭县共有航运企业114家,有船舶391艘,船舶运力达441万载重吨,运力规模居福建省第一。

公共交通

平潭县已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覆盖。截至2020年底,平潭县已开通公交线路62条,其中本岛线路50条、新增40条,离岛线路12条、新增7条;公交车辆数达260标台。

风景名胜

综述

平潭县是“国际最具潜力旅游目的地”;也是继海南之后的第二个国际旅游岛。截至2022年底,平潭县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5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2A级景区1家。

主要景点

平潭坛南湾—海坛古城旅游区是集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一体、传统文化与现代节庆活动一体、旅游休闲观赏与体验一体的旅游区,由坛南湾、海坛古城、将军山三个景区组成。其中将军山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景观有一线天、三军联合演习纪念碑、摩崖石刻等。坛南湾以海蚀崖、海蚀洞、海蚀穴等海蚀地貌景观为特色。海坛古城以明清古建筑为看点,展现了海洋文化、海防文化。2017年12月,平潭坛南湾—海坛古城旅游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平潭澳前台湾小镇位于平潭县疏港道路150号,于2014年6月17日开业,“去平潭买台货”是该景区的主要特色。同时,小镇还举行小镇还举办台湾歌星演唱会、情人节活动、创意集市等活动。“2015年12月,平潭澳前台湾小镇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

平潭68海里景区位于平潭县澳前镇东澳村,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的地方。景区由猴研岛、研后岛、限山岛和观音澳商业步行街组成。主要景点有墨水石柱、两岸同心窗、望归石等。另外建有中心渔港68集市、渔人码头彩绘街、台湾情境街等配套设施。2020年12月,平潭68海里景区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

人物

荣誉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