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式迁徙-大规模有方向目的性的流动

候鸟式迁徙是指像候鸟根据自身生存需要,定期的进行大规模迁徙,以寻求更好的生存和繁殖后代,多引申为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迁徙,以及其他方面的大规模有方向目的性的流动。

简介

候鸟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类似的活动非常常见,在昆虫则称为“迁飞”,在鱼类则称为“洄游”在哺乳动物则称为“迁移”。

迁徙是鸟类生命周期中风险最高的行为,受到体能、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人类的活动常常有意无意地破坏鸟类迁徙的补给站点,而给他们的迁徙制造更大的困难,有时甚至对某些物种的存续产生严重影响。

候鸟分类

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

夏候鸟

春夏季飞到某一地区繁殖,深秋迁往南方温暖地带越冬,对繁殖地而言,这类鸟称夏候鸟,如家燕、杜鹃、黄鹂等。

冬候鸟

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对避寒地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

旅鸟

不在境内繁殖,也不在我们这里越冬,仅在南迁北徙时路经中国的,这些称为旅鸟,如鹬、鹟等。

漂鸟

在一定广域范围,夏居山林,冬居平原处的,视为漂鸟。

影响因素

影响鸟类迁徙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即有外在的气候、日照时间、温度、食物等,也有鸟类内在的生理因素。

气候

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候鸟较少而留鸟较多,而在中高纬度地区候鸟较多而留鸟较少。其主要原因低纬度地区气候变化较小,每年间各项气候指数相对稳定;而中高纬度地区季节鲜明气候变化较大。

温度

温度不仅仅影响了鸟类本身的感受同时也会影响鸟类的食物来源,当高纬度地区温度降低时,鸟类便会随之迁徙,而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中高纬度地区也会有一些区域会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生活在这里的候鸟就有可能转变为留鸟。

日照时间

有相当一部分候鸟,每年开始迁徙时间非常稳定,据室内实验的验证,这与日照时间有关,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以上或以下之后,会触发鸟类体内的某种反应机制,诱发其迁徙行为。

食物

食物状况是影响鸟类迁徙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本身对环境温度的变化较不敏感,因而温度因素对鸟类迁徙的影响主要就是通过食物来实现的,温度降低不仅食物本身的活动停止,而且鸟类的觅食活动也受到很大限制,正是这一因素迫使鸟类开始迁徙。

鸟类生理因素

根据对笼养鸟类的观察,每到繁殖季节鸟类会出现所谓“迁徙不安”的行为,部分物种会终日朝向迁徙方向站立;或不断试图起飞,一些夜间迁徙的物种会颠倒昼夜节律,在夜间显示出异常的活跃,由于在笼养条件下,气候、温度、光照、食物的条件终年不变,因而笼养鸟在迁徙季节的“迁徙不安”行为说明至少对部分物种而言,迁徙是其生命本能的一部分,受到其内在生理因素的调节。

人口迁徙

中国大量人口季节性迁移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农民进城后如同无根的浮萍,未能扎下根基。所以解决出路必然是实现各地的基本公共服务向全部常住人口覆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进城的农民真正在城镇里各安生业。

人口迁徙的另一个原因是地区发展极不均衡,大城市集中了过多资源,在政府之手的影响下集中了太多的经济发展机会,因此迁移人口即使像候鸟一样奔波劳苦,在他们看来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所以未来要向就近城镇化的方向发展,就必须实现地区差距的缩小。中央提出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解决措施

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新型城镇化贵在突出“新”字、核心在写好“人”字,要以着力解决好“三个1亿人”问题为切入点。要公布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探索实行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把进城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约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能让他们“悬在半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向中西部倾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做大做强中西部中小城市和县城,提升人口承载能力,促进约1亿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镇化,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

未来的城镇化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可持续的系统,形成多层次错落有致的城镇化格局,以及大中小城市互相衔接配合的态势,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和产业布局,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并让城镇扩张成大面积平衡发展的城市群,形成多层次的人口向城镇集中,而城市文化从城镇向乡村扩散的格局。要形成这样的格局,就必须保证不同城镇之间有公平的关系,不能凭借行政等级的优势而占用过多资源,导致各种要素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因此小城镇要成为城镇化的重点领域。一些地方已展开强镇扩权运动,扩大中心镇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理顺与上级政府的关系,权力下放可以成为推进城镇化的利器。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概念就是创新,而最关键的是政府内部、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关系的创新,让城镇化也成为一个释放民间的消费与投资潜力的过程,从而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让经济与社会两方面的发展成就相得益彰。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