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张守义(1930-2008),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县,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6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书籍装帧研究班学习。生前曾为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和书籍装帧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另有企业高管张守义。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人物简介

张守义1930年出生于河北平泉县,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在一次采访中,张守义曾透露,他是因为爱书才开始做起图书装帧,没想到一干就是半个多世纪。“我就是为了看书,专业不对 口我也去了(人民文学出版社)。”于是,自1956年起,张守义转行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担任书籍设计师,2003年直到退休,他没有换过一次工作。而鲜为人知的是,张守义因为胃部被切除大半,不易吸收普通饭菜的营养,所以多年来一直以啤酒代替饭进食,基本上一天3瓶,几乎啤酒不离手,成为业内有名的“酒仙”。

老伴:刘廷燕

女儿:张歌行

女儿的老公:刘金川

孙女:刘行晴雪

儿子:张车行

儿子的老婆:李娜(不是网球运动员)

孙子:张墨

成就

张守义从事书籍装帧设计40余年,《我的设计生活》一书,是近半个世纪艺术人生的精彩回眸。

张守义的装帧作品被誉为“舞矛亦舞盾,能舞又能文”,《装帧的话与画》是他的艺术心得。

《巴尔扎克全集》的封面设计,是张守义的得意之作。在汉译世界文学名著的封面设计上,张守义风格独树一帜,创造了“张守义品牌”。张守义在当代书籍装帧艺术界享有国际声誉,他从事书籍装帧设计和美术编辑工作四十多年,创作了为数众多的装帧设计和插图,其作品具有简约传神、个性鲜明的风格,独树一帜的作品,顽强执著的艺术追求,1994年被英国剑桥大学入选《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几十年的执著追求,使他创作出一系列感人至深的作品,被人们尊称为“中国第一封面”。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主要著作

著作有《张守义外国文学插图集》、《插图艺术欣赏》、《装帧艺术设计》等。装帧设计、插图创作多次获全国奖。中外作家肖像作品被世界各国作家纪念馆收藏。装帧设计、插图创作、作家肖像代表作品有:《茶花女》、《巴尔扎克全集》、《简·爱》、《悲惨世界》、鲁迅、歌德、托尔斯泰、泰戈尔、巴尔扎克、雨果等肖像。艺术成就载入《中国当代名人录》。主编艺术图书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卷等。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创作风格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张守义擅长以简洁娴熟的黑白画来达到他特有的动势传情。除了五官以外,人的身体同样可以表达丰富的感情。画家的写实和写意插图,大都离不开面容的刻画,而张守义大写意的黑白画不仅大多不画脸,而且背影居多,开拓了这一表现领域,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故乡》中木讷的闰土父子,《伤逝》中的涓生,《战争风云》中体态衰竭的囚犯,《悲惨世界》中风烛残年的冉·阿让,其笔墨凝练、造型准确、神态贴切,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张守义的装帧设计是简约绘画与贴切装饰相交融的典范。他的夸张变形,分寸得当,无怪诞杂乱之弊。如在穹顶型细密的建筑图案上压印大笔触神父黑白画的《巴黎圣母院》,以外文稿和精美纹样托出了剪影线描的《简爱》,以作家手稿和案头台灯素描造成小说特定氛围的《贝姨》,以歪斜的手迹和轮椅速写作封底的《高士其选集》,都显示了强化书籍特性的独特创意。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评价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他是一个很好的老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编辑王晓回忆张守义时最先说的是这句话,作为小辈,他一进入人文社工作就认识了张守义,尽管那时的张守义已经成名,却没有任何架子,每次设计封面都要跑过来问文字编辑的意见,他总是要求自己了解要设计的图书中的文字内容再着手设计,这种认真劲儿的设计师已很少了。王晓说,张守义心地纯净,工作用心,由于专门负责外国文学图书设计,张守义经常会在电梯里着外国人的鼻子观 察,有时会盯弄得人家不好意思。张中行老先生在他的《负暄三话》中如此说张守义:对艺术,他孜孜以求,顶礼膜拜,抱着宗教般的虔诚;而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心不在焉,丢三落四,没有多少自理能力,对艺术的深情热爱与对日常生活的漫不经心,两相对照,我们便不难读出“人生自是有情痴”中那份执著与坚韧。

作品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张守义(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zookef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