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姓(适姓)

听长辈说过在 云南的适(guá)姓汉人,是从南京柳树湾迁来的,现在群居云南澄江县阳宗镇海晏村有一支,云南大理巍山适家村有一支,据说丽江有此姓氏的人,查找一些资料后,没有看到有文字记载的适姓人家,云南适氏人数不多,千余人,在几位同族人的帮助下,现编纂一篇题为《云南“适”姓寻根》的文书,希望对大家了解云南适姓的来历有所帮助,并欢迎同姓族人一起加以丰富,云南的适姓同胞在看到此文时,如有疏漏望请见谅!

词解

一 关于”适”字

适(shi) 简体汉字:适 繁体汉字:适

字义: ①切合,相合:~当。~龄。~销。~度(程度适当)。~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

②舒服:~意。舒~。

③刚巧:~中。~值(恰好遇到)。~可而止。

④刚才,方才:~才(刚才)。~间。

⑤往,归向:无所~从。

⑥旧称女子出嫁:~人。

适(kuo) 简体汉字: , 之氏口,此字用电脑无法打出,一般不用. 繁体汉字:适

字义

:疾速。多见人名,适字不变.

如:南宫适一名韬,字子容,春秋末年鲁国人。高适, 唐代边塞诗人。宋朝,洪适,撰《容斋随笔》。适宜,元时平阳同知,见《元诗选》。

姓名学解”刑偶欠子,身弱多病,出外吉祥,中年隆昌,晚年劳神。

由此可见,作为姓氏来说,我们一直在沿用着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姓氏——适(kuo)。据传周武王之臣南宫适之后,以其名为氏,我们适氏是不是南宫适的后代还有待考证。

二 关于南京柳树湾

1、南京柳树湾

中国人一向是守礼义、重亲情的,因为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家乡的山水永远是最动人的风景。寻根问祖,落叶归根,是华夏民族永远抹不去的一种故乡情结。

走遍云南3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询问云南的汉族人来自哪里,大多数人都会根异口同声地说,来自“南京应天府柳树湾高石坎”。对于云南的汉族人是来自“南京柳树湾高石坎”的传说,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和定义,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从祖籍关系讲,现今居住在云南省内的汉族人,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古代吴越地区,即今天的江浙一带。因为从云南汉族人与南京人风俗习惯上的很多相同之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就连弥勒县的汉族灶台灼力样和装饰花纹,都和今天的南京郊区农民的锅灶相似。

南京柳树湾高石坎,是云南人说不完的话题,是云南人心里的牵挂,是云南人寻根的情结。

2、寻找南京柳树湾

1983年秋天,云南省弥勒县给南京有关部门写来一封信,说他们那里有许多汉族同胞称先祖是从南京柳树湾迁去的,恳切要求帮助查找“柳树湾”。南京的有关专家反复查阅了解放前后各种图籍史料,并无“高石坎”的地名,只是城东南有一处叫“石门坎”。石门坎是否即高石坎呢?如果是的话,柳树湾应在其附近地段内。专家们一方面继续查阅史料,一方面到石门坎至明故宫一带实地访问踏勘。后在明故宫的遗址上看到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九月初九立的大石碑,这块碑的一段碑文帮专家解决了难题。碑文曰:

“看得疏通沟渠,乃王政要务。除十三门内大小渠陆续疏通外,惟洪武冈口(以)东,从口口关首下北东城兵马司门首下北标营,柳树湾、关王庙,太医院等处过西下各沟,向来不得下流之处,所以虽经疏浚,水仍不。”

从这段碑文说明:柳树湾的地名在明代确实存在,而且就在明宫城附近。于是,专家们又查对了《明宫城图第十》,上面标有“东城兵马司”、“太医院”。将碑文与宫城图一对照,说明柳树湾的位置原在东城兵马司与太医院之间,正与的石门坎相去不远(筑城后由城墙隔开)。至此明白,“高石坎”应为今“石门坎”,柳树湾即在今天的城东南角。

金陵旅游网还有一篇文章提到:在南京举办的一次学术座谈会上,南京史学界的人说:明故宫遗址内有一块明万历四十年(1612)立的石碑,碑文中有柳树湾地名的记载,也就是说,在明代确有“柳树湾”这个地名。从南京的水道资料及《明应天府城内坊厢图》对照,柳树湾应该在“标营”、“太医院”、“大中桥”的区域内,具体位置在当年太医院的上游,东城兵马司的下方,即今天南京市的蓝旗街、御道街一带。云南祖辈们流传下来的“高石坎”实际上是一种口传之误,该处称作“石门坎”。

3、柳树湾移民云南

在关于云南现今居住着的汉族从何移居而来,有很多文章都这样提到: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命令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等大将从南京率大军30万出征云南。平定云南后,朱元璋很赏识沐英,又念其功劳无比,便派沐英留在云南镇守疆土。为了巩固疆域,促进云南的发展,洪武十五年前后,沐英亲自回到了南京,在南京广招工匠,随着自己远赴云南屯田垦荒,兴修水利。在沐英所带的明朝军队及带来的工匠中,有部分官兵带着家属随往,有些官兵则与云南的当地人通婚,从此开荒垦地,生儿育女,世居云南。

其次,又因柳树湾紧靠明朝皇宫的东南部,属于皇城禁地。因此,在这一片驻扎的军队以及居住着的居民,成为朱元璋的心头之患。还有一些让朝庭很不放心的官员、商贾以及那些犯了罪或被强行加上罪名的人,统统都被发配充军到了云南这块不毛这地。就这样,居住在柳树湾一带的居民就自然成了移民的主要对象了。当时的柳树湾正紧靠着明朝皇宫的东南部,在宫城禁地范围内,于是住在这里的老百姓遭遇了必然的拆迁,因此住在柳树湾的很多人就跟随沐英去了云南。

清朝以后,柳树湾一带曾经改为驻防营,顺治后又分驻满洲八旗(蓝旗街因此得名)。成了军营用地后,柳树湾一带老百姓迁出的更多。这样一来,在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省区,至少有数十万人是南京过去移民的后代,而其中大多数在南京的祖宅位于柳树湾,可以说,柳树湾是南京移民的大本营。

南京市地名办对柳树湾进行的资料整理也显示,柳树湾本为一个地片,名字已经废止,曾经位于南京城东南隅,明皇城东南边,是如今的蓝旗街、光华东街西口一带。柳树湾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地处大阳沟河弯处,当年种了很多柳树而得名。

三 关于省外同氏族人

1、山东新泰市 适姓人数不超过百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zookef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