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象山港大桥-宁波市境内桥梁

宁波象山港大桥是宁波继杭州湾跨海大桥之后的第二座特大型跨海桥梁,于2008年12月30日开工兴建。大桥及接线工程位于宁波市鄞州区、象山县境内,北起始于鄞州云龙镇,向南经鄞州栎斜,穿栎斜隧道后与71省道平行至管江,经里蔡互通,跨越象山港,接小蔚庄桥位,经前山,穿大斜桥隧道、黄避岙隧道、黄避岙互通及安基山隧道,跨白墩港,止于墙头镇戴港。

简介

工程全长约47公里,其中跨海湾大桥长约6.7公里,北岸接线长约25公里,南岸接线长约15公里。大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跨688米,宽度25.5米。该项目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26米,行车道宽度15米,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建设进程

2006年2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文批复,同意建设宁波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

2006年6月中旬,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确定象山港大桥工程于第九届中国开渔节期间奠基。

2008年12月30日,宁波象山港大桥开工兴建。

2009年1月,象山港大桥钻孔灌注桩施工全面展开。

2009年9月,主桥首座桥墩浇筑成功。

2010年3月,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一合同段首个墩身顺利浇筑。

2010年4月,大桥建设进入两主塔的主墩承台施工阶段。

2010年8月,象山港大桥接线工程正式转入上部构造施工阶段。

象山港大桥取得了六项“之最”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近万名建设者克服了条件复杂、生态环保要求高、技术难点多等困难,通过11项自主创新取得了六项“之最”:大桥主跨长达688米,是省内跨度最大的跨海大桥﹔大桥索塔总高度为225.5米,为同类桥梁浙江省最高﹔大桥设计抗风要求达到每秒46.5米,可抵抗14级台风的冲击,抗风能力为全国之最﹔大桥通航等级为5万吨级,为全国最高﹔大桥主塔桥墩可抵御5万吨级船舶撞击,防撞等级国内最高﹔大桥通航净高达53米,为国内最高。

大桥试通车后,沿线宁波云龙、横溪、塘溪、咸祥、象山北、象山6处互通收费站均开通使用,实现车辆上下。届时,宁波市将实现所有县(市)区高速公路全覆盖,象山县城所在地丹城到宁波的距离也由目前的120公里缩短到52公里,车程由2小时变为35分钟,宁波实现了大市区“半小时高速圈”的目标。

抗风能力国内最强 集5大技术特点于一身

这座将宁波市区至象山的距离从2个小时车程缩短到30分钟的跨海大桥,集5大技术亮点集于一身。第一,象山港大桥的抗风能力是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中最强的;第二,它的通航等级是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中最高的;第三,它是省内主跨最长的桥梁;第四,它是省内主塔高度最高的桥梁;同时,它的桥隧比例占整个线路的64%。

据了解,浙江是一个台风多发的省份,而象山是众多台风登陆口中的一个,象山港大桥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这点。它的设计使所能承受的风速达到每秒46.5米,足以抵抗41.5米/秒以上的14级强台风,是目前国内抗风能力最强的。同时,象山港大桥的主跨长度和主塔高度是省内同类型桥梁中最大的,分别达到688 米和225.5米。

据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陈世申介绍,象山港是一个集商港、渔港于一身的综合性生态港湾,通航等级达5万吨级,是目前国内桥梁之最。同时,为尽可能减少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布局以及延线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大桥和基建工程共有隧道10座、大中型桥梁18座。桥隧比例占整个线路的64%。

建设意义

象山港大桥及接线工程是沿海高速公路甬台温复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国家和浙江省高速公路网络结构布局,彻底改变象山半岛交通末梢地位,形成宁波大市区”一小时交通圈”。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