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庚(中国宋朝末年福建海商)

蒲寿庚(1205-1290年),号海云,宋末元初泉州(今属福建)人,官至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祖先为阿拉伯(大食)人,原居广州,后徙居泉州。

宋末元初著名穆斯林海商,精通阿拉伯语、占城语(今越南),世代以经营海上贸易为业。 蒲开宗之子,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1276年6月,南宋流亡政府授予其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之职。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蒲寿庚投降元朝,被授予“昭勇大将军”和“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之职,并兼管“福建广东市舶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任福建行省中书左丞。

蒲寿庚弃宋降元在当时来说为叛国行为,但在一定意义上他的行为使泉州港免遭战火毁灭,使中国的海外贸易得以继续发展,为泉州港在元代成为世界最大的商港之一奠定了基础。1290年,蒲寿庚卒,终年85岁(另一说其1296年去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蒲寿庚家族为穆斯林,原居于占城,北宋时,蒲氏家族迁居广州,时运不济,乃至于“家资益落”。

约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蒲氏家族迁居泉州。其父蒲开宗通过外销当地土特产和引入香料获利颇丰,朝廷赐其“承节郎”官衔。同时期其父又捐资修桥建祠,得到当地人好感,成为土著。蒲开宗去世后,家业由其子蒲寿庚和蒲寿晟继承,专门从事海外贸易。后蒲寿晟隐居,家业由蒲寿庚掌管。蒲寿庚所居泉州因土地面积狭小,居民生计主靠海商维持,加之蒲氏家族与各商海家族联姻,一举成为领袖泉州海商的家族。记蒲寿庚血统世籍最早的是南宋·遗民郑思肖(字所南,福建连江人,1241-1318年)。约1890年间,德国人希尔德指出:蒲寿庚的蒲字,是阿拉伯普通人名Abu(Abon)的音译。

南宋任职

南宋末年,东南沿海地区常有海寇作乱,海寇势力甚至连政府正规水军左翼军都无法抵挡,蒲寿庚组建自己的私人武装,协助官府击退海寇,因此功劳,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蒲寿庚被任命为泉州提举市舶使,正式成为掌管海外贸易的官员。

1276年,北方元朝大举南下,临安的南宋恭帝投降。6月,抵抗派大臣在福州拥立恭帝的弟弟益王赵昰(shì)为帝,建立南宋流亡政府。咸淳末年,蒲寿庚势力之大,显然已经成为泉州城的实际掌控者。蒲寿庚拥有强大的海上势力,因而宋、元两方都采取措施拉拢他。为了笼络蒲氏家族,刚建立的流亡政府便授予了蒲寿庚福建广东招抚使、总海舶之职。同年年二月,元廷也注意到了蒲寿庚,知道蒲氏家族在泉州拥有巨大势力后,认为他是辅助元朝建立水师和扩展海外贸易的理想人选,1276年3月12日,临安投降不久,伯颜便派亲信不伯、周青前往泉州招降蒲寿庚、蒲寿晟兄弟,蒲寿晟早已看清大局,并 “劝寿庚据泉以降元”,与蒲寿庚达成一致,关于这场秘密会晤的传言和谍报也传到了张世杰耳中。

据城降元

1276年年二月,元廷注意到了蒲寿庚,知道蒲氏家族在泉州拥有巨大势力后,认为他是辅助元朝建立水师和扩展海外贸易的理想人选,3月12日,临安投降不久,伯颜便派亲信前往泉州招降蒲寿庚,与蒲寿庚达成一致,关于这场秘密会晤的传言和谍报也传到了张世杰耳中。

南宋流亡政府宋室皇帝赵昰与枢密副使张世杰乘船退到泉州港口。蒲寿庚作为广东招抚使到船上去觐见皇帝,请皇帝一行住到泉州城里去。张世杰此时对其是否还忠于宋室已心存怀疑,就没有答应进城。因蒲寿庚当时掌控泉州海船,有人劝张世杰把蒲寿庚扣留,不让他回泉州,以便增强海上抗元力量。但张世杰未听手下劝告,把蒲寿庚放回了泉州。因为流亡政府人员太多,舟船匮乏,张世杰就下令没收了蒲寿庚商船四百艘及船上财物,商船是蒲家的来财根基,没收了他的商船,就是断了他的财路,使他家以后在海上无立足之地。在此情况下,加之长久以来的矛盾,蒲寿庚宣布叛宋降元。于是,他立即下令关城,并纠集手下武装杀死城中的宋室成员和大臣,驱逐宋廷流亡船队出海。张世杰对此无可奈何,只能保护皇帝离开泉州南下广东。

7月13日,张世杰围攻泉州,福建南部山区的山民纷纷前来,响应张世杰。9月,宋军一路猛攻到了南门,蒲寿庚顽固守城,城中仍有大量拥护宋廷的人,来此避难的皇室的人以及一些曾驻守淮河防线的士兵。蒲寿庚担心城外围攻的时候,城中发生暴动,便邀请各方带头之人赴宴,假意要与大家商量一个妥当之法。趁众人聚集时,屠杀了所有人,他的属下则围杀了城中剩下的宋朝遗民。

官位显达

蒲寿庚向元军将领董文炳投降后,董文炳将忽必烈所赐的金虎符解下,赠予对方。并立即被授予“昭勇大将军”和“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之职,并兼管“福建广东市舶事”。降元后,蒲寿庚继续协助元朝参与各种事务。

1277年7月13日,元军在蒲寿庚的协助下在泉州打造舰队。蒲寿庚不仅传授了他的经验,提供船舶,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劝降许多在沿海地区抵抗的宋军将领。元军到达兴化时,宋军叛将投降,并献出七十艘船舶,三千士兵及七千水兵。哈剌带抵达潮阳时,宋都统陈懿携百艘大型海船和七千将士投降。

元十四年(1277),元廷在泉州设立行宣慰司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并袭宋制在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蒲寿庚被授以“闽广大都督兵马招讨使”“并参知政事行江西省事”。在此期间,蒲寿庚以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及其在海外诸国穆斯林海商中的威望,积极恢复和发展泉州的海外贸易。不久,泉州市舶司恢复。翌年8月,元世祖通过蒲寿庚等人向海外各国宣布了元朝欢迎并保护通商贸易的政策。次年即有占城(越南)、马八儿(印度半岛东部之伊斯兰教国)等国的使臣和舶商来泉州。蒲寿庚提倡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和平经商,曾对元初黩武海外的政策进行劝阻。至元十六年(1279),元朝为征服日本,命造战船600艘,其中泉州负责200艘。至元十八年(1281),蒲寿庚奏言:“诏造海船二百艘,今成者五十。民实艰苦”。诏止之。

元十五年(1278)三月,福建设行省,省治福州,蒲寿庚任行省参知政事,“行中书省事于福州,镇抚滨海诸郡。”之后,蒲寿庚先后任福建行省左丞,行省平章政事。蒲寿庚任福建行省左丞时,负责镇抚沿海诸郡,继续掌握海上外贸大权。于是蒲寿庚回到泉州,他以自己在经营海上贸易的经验和声望,很快就吸引了许多离开中国的外国客商重新回到中国,并且发展了许多新的贸易伙伴,从而很快使元朝的海外贸易兴旺发达起来.。1290年,蒲寿庚卒,终年85岁。

家族发展

有元一代,蒲氏家族“显贵冠天下”,“熏炎”泉州“数十年”。蒲寿庚的儿子们都身居高位。长子蒲师文官至正奉大夫、工部尚书、海外诸蕃宣慰使及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次子蒲师斯“为翰林太史院官”,三子蒲均文“诏为右谕德兼中书省知制”。尤其是长子蒲师文,不但是行省平章,奉诏“通道外道,抚宣诸夷”,并且代表元廷祭祀妈祖,赐封妈祖为“护国明著天妃”,开创了官方册封航海女神妈祖的先例。蒲师文后,其子蒲崇谟于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中进士,仍任平章政事。蒲氏家族三代皆出“平章”,地位显赫无比,加之长年经营海舶,操控海上贸易,财势亦达顶峰。日本学者桑原骘藏于20世纪初(1915-1918年)发表的《蒲寿庚考》说:“《桯史》之蒲姓彼时为广东第一富豪。”

明朝洪武七年(1374),开国皇帝朱元璋对蒲寿庚卖国求荣极为厌恶,下令将蒲寿庚家族后代全部充军流放,为娼为奴,不得登仕籍。

人物评价

由于相关典籍史料的缺乏、历史的偏见和“种族排外”思想等原因的存在,对于蒲寿庚的评价表现得褒贬不一。

存世遗址

传说,泉州城南一带,东至涂门街,西至溪亭,南至 今泉州七中,北至涂山街,周围约三百亩,均为蒲寿庚府邸。内有花园、棋盘园、书轩、讲武场、厨房、祠堂等。大隘门,蒲氏府邸的大门。待礼巷,蒲氏接待贵宾之处。讲武巷,蒲氏讲武堂所在。东鲁巷,蒲氏子弟读书之处,因朱熹誉泉州为“海滨邹鲁”故名。灶仔巷,蒲氏兵营厨房。

宋元时代,弈棋风盛,蒲寿庚为娱宾客,在花园北面辟一棋盘园,以三十二名美女为棋子,分别手挚黑红棋子名牌,各就各位,听候弈棋者号令进退,其遗址今即称棋盘园。义全宫附近有一小巷称三十二间巷,为三十二名充当棋子的女子夜宿之处,阁楼,一人一房。棋盘园以南为花园头,传为蒲寿庚花园,与溪亭、池仔墘连成一片,传为蒲寿庚花园。

与其兄蒲寿晟在东海法石建有一座“海云楼”,“以望海舶”,楼下建有“一碧万顷亭”。遗址一说在海印寺,一说在桃花山上;在法石附近的云麓村建有华丽的大别墅和花园,引种各种蕃花,如素馨花,流传下来。法石附近有乌墨山澳,传为蒲寿庚兄弟当年专用的船澳。

影视形象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