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世(宋代将领)

刘光世(公元1089年-公元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北宋将领刘延庆的第二子,宋代名将。

刘光世出身将门,以荫补入仕为三班奉职。宣和年间,先是跟随父亲镇压方腊暴动,而后又随父征辽,接着镇压河北张迪暴动,被任命为威武奉宁军承宣使、充鄜延路(今陕西省宜君、黄龙、宜川等县以北,吴堡县及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马步军副总管。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刘光世于靖康之难勤王未果之际赴济州投康王赵构,被任命为五军都提举。赵构继位为宋高宗后,刘光世先后平定了山东李昱、池州张遇、淮西李成等盗寇之乱,并历任奉国军节度使和多地制置使等职,因功加检校少保,后升封为检校少傅。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刘光世因在苗、刘叛乱中勤王有功而晋升为太尉、御营副使。金军南下时,驻守江州的刘光世弃城南逃,而后用离间计逼退金军。自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开始,刘光世历任诸路节度使,诸州、军节度使等职,率兵抗击伪齐和金朝。但因治军不严、贪功避战、同韩世忠同室操戈等原因,屡遭张浚等朝臣弹劾。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刘光世自请罢军权,朝廷授其检校少师、万寿观使,封荣国公。绍兴十年(1140年),刘光世被朝廷重新起用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军进驻太平州,以援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地区)团练使刘锜,后改封为杨国公。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刘光世去世,皇帝下诏追封为太师,谥号“武僖”。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追封安城郡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又追封为鄜王。

刘光世曾入朝向宋高宗表示,自己愿意尽力报国,会让史官记下自己的功绩第一。当时的宋高宗表示,不能只说空话,应当付诸行动之中。然而,对于刘光世的实际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元代史学家脱脱与阿鲁图、清代史学家毕沅、近代史学家蔡东藩等后世各个时期的学者都一致认为刘光世“治军不严,无克敌报国之志,一心只为自己打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光世出身将门,据学者韩荫晟在《刘延庆族源考略》论证,刘光世的祖上原是党项族熟户,后来经北宋朝廷赐为刘姓。刘光世的高祖,同时也是保安军刘氏的起家人刘怀忠官为内殿崇班、阁门邸候、保安军北巡检。其曾祖刘绍能为皇城使、简州团练使。祖父刘永年,蕃官,后补为保安军巡检。父亲刘延庆曾担任镇海军节度使。

刘光世因祖上的功勋而得以补官入仕,最初官职为三班奉职,后来先后担任了鄜延路(今陕西省宜君、黄龙、宜川等县以北,吴堡县及大里河、白于山以南地)兵马都监与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防御使。

镇压方腊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方腊发动农民起义。朝廷任用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为宣抚司都统,前往镇压。刘延庆派遣儿子刘光世独自率领一个军的人马赶赴衢州(今浙江衢州)与婺州(今浙江金华),对方腊大军发起突袭。次年,方腊起义平定之后,朝廷任命刘光世为耀州(今陕西耀县)观察使,并升任鄜延路兵马钤辖。

随父征辽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金达成约定,联合攻辽。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大宋准备攻取辽国的燕蓟(今北京市宛平县)一带,刘光世因为随父亲刘延庆攻取了易州(今河北易县),所以被授予为奉国军承宣使。在攻打辽国的过程中,辽将郭药师降宋,于是刘光世又被任命为威武、奉宁军承宣使。同年十月,当权宦官童贯派刘延庆率兵十万从雄州(今河北省保定市雄县辖镇)出征,以降将郭药师为向导,渡过白沟河(今河北新城县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深入至良乡(今北京市房山区)。刘延庆采纳郭药师的意见,用郭药师率五千骑兵对燕京(今北京)展开突袭,同时安排刘光世作为后续部队进行支援。但最终因刘光世没能及时赶到燕京,支援不力而导致宋军战败溃散,刘光世因此而被降官三级。

征讨张迪

当时宋朝以极大的代价从金朝手中换回了燕京及其附近六州,并将河北、山东的粮食都用来供养燕京驻军和官吏,以至于百姓负担过重,再加上连年灾荒,于是就有饥饿的士兵落草为寇。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盗寇张迪率饥民暴动,拥有人马五万之众,围攻浚州(今河南省浚县、滑县、淇县一带)五日而去。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朝廷派刘光世前往睿州(今河南滑县东北)地区征讨盗寇张迪。刘光世认为盗寇只是乌合之众,只需要假装战败就可以诱敌深入,从而将其一举歼灭。在与盗寇交战的过程中,刘光世假装不敌,命令骑兵撤退,张迪等贼寇果然争相追击,然后刘光世再率军直接杀入贼寇的阵营,贼寇溃败而逃。因讨贼有功,刘光世又恢复了承宣使的职务,任鄜延路马步军副总管。

投奔赵构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正月,金军攻打汴京(今河南开封),同时西夏也乘机入侵杏子堡(今陕西志丹东杏子河畔)。驻守在杏子堡的刘光世利用堡内险要的地形抵御西夏军队,西夏军队败退。刘光世晋升为侍卫马军都虞候。同年十一月,金军再次攻入汴京,刘光世率军赴京增援。就在刘光世赴京勤王的路上,得到陕西宣抚使范致虚的消息,于是准备率兵前往与范致虚会合。而后收到朝廷所传来的诏命,禁止入京勤王。刘光世对此诏命有所疑虑,认为应该速度赶到汴京,同时为了不动摇军心,没有将诏书公之于众。

刘光世部队在赶往汴京的途中碰到了从前线溃逃而来的宋军士兵,得知宋军战败,北宋已经灭亡。此消息在军中引起骚乱,将士们都惊恐不已。为了稳住军心,刘光世假称有蕃官从汴京传来消息,说徽、钦二帝已经突围南逃,于是军心有所安定,刘光世率军进驻陕府。当时的范致虚想要与北宋的其他五路兵马会合,然后举兵同金军作战,但此想法遭到刘光世的反对。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刘光世改道赶往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而后去拜见身在济州(今山东茌平西南)的康王赵构,被任命为五军都提举。

镇压贼寇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宋高宗赵构继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刘光世被任命为省视陵寝使。不久后又改任提举御营使司一行事务、行在都巡检使。宋高宗即位之初,南宋的情况很是混乱,到处都是贼寇作乱。《宋史·王渊传》中有形容当时的情形“群盗蜂起”,此外在《宋史·胡舜陟》中也有说“时淮西盗贼充斥”。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八月,刘光世讨伐并平定了山东李昱所领导的盗贼之乱,因功而荣升为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同年十月,刘光世又平定了镇江(今江苏镇江市)叛乱,被宋高宗任命为滁州(今安徽滁州)、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市)、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制置使。为了“捉杀盗贼”,宋高宗开创了南宋设置制置使的先例。主要职责是担负相关地区的治安任务,抓捕盗贼,为南宋朝廷的统治扫清障碍。

刘光世于池州(今安徽池州市)讨伐张遇时,张遇见刘光世军容不整、军纪涣散,于是果断出击,从刘光世所率军队的背后突袭。刘光世溃败、差点被俘,还是依靠部将王德的营救才得以逃脱。张遇在击败刘光世之后就顺江而上,刘光世重整军队在后追击,一直到达江州(今江苏扬州与泰州一带)。在江州,刘光世截断了张遇的后卫部队将其击败。张遇被击败后沿江东下而逃,刘光世一直追击到江宁。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刘光世因平定张遇之乱而被加封为检校少保。同时乱军李成侵犯淮西,于是刘光世受朝廷之命征讨李成。刘光世以王德为先锋,与李成大军于蔡驿口桥交战,李成战败而逃。逃脱之后的李成收整残部想要再战,他远远地看见在官军军营中身着白色长袍、头戴青色冠帽,一身儒生打扮的刘光世,于是下令集中兵力对刘光世进行围攻。王德冲破重围,将被围攻的刘光世营救出来。刘光世对李成围攻自己的举动很是愤怒,于是下令,谁要是能抓住李成,自己就将自己的官爵交给他。将士们听后士气大涨、争相奋击,李成大败而逃,官军活捉了李成的主要谋士陶子思。因征讨李成有功,朝廷升刘光世为检校少傅。

勤王平叛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二月,金军骑兵攻取天长(今安徽省滁州市),宋高宗赵构身处的扬州城告急,刘光世率军前往天长迎战金军。然而,在去往天长的行军途中,军中士卒便已然溃散,刘光世只得撤离。宋高宗赵构从扬州南逃,渡过长江抵达临安(今杭州)。同时任命刘光世为行在五军制置使,屯驻镇江府,控制长江口。不久后刘光世又加封为检校太保、殿前指挥使。

同年三月,统治官苗傅与熙河路经略使刘正彦发动兵变,以“清君侧”的名义控制了宋高宗。张浚在平江写信通知刘光世率兵勤王,但刘光世不愿。为此,吕颐浩派使者到镇江劝说刘光世,刘光世这才出兵前往丹阳与吕颐浩等军队会合后赶往临安勤王。在行军途中,刘光世挑选出精兵作为游击部队灵活做战,并且将他们分布于整支军队的殿后位置。勤王之师在临平与叛军相遇并交战,刘光世与韩世忠等人将叛军击败。

叛乱平定之后,刘光世因平叛有功晋升为太尉、御营副使。刘光世派部将王德协助将领乔仲福追击逃亡的苗傅,一直追到崇安县(今福建武夷山市),苗傅的部众全部投降,苗傅只身一个逃离。此外,与苗傅交好的将军范琼被俘,张浚安排刘光世安抚范琼的部下,同时招降贼寇靳赛。宋高宗又任用刘光世为江东宣抚使,守卫主平与池州,受杜充指挥。刘光世因为不想受杜充指挥而六次上书,使得宋高宗大怒,下令不许刘光世进入朝廷议事的殿门,刘光世只得受命。

抗击金兵

弃城南逃

时人议论称,金兵只需要从蕲州(今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地区)与黄州(今湖北黄冈市黄州区)渡过长江,然后疾速行军二百里就能攻入南昌,而当时的隆佑太后刚好身处南昌。于是,朝廷命刘光世率军移驻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地区)以作为从长江到南昌的屏障。

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地区),刘光世每天设宴、喝酒、会友,以至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九月,金军从黄州渡过长江三天后都没人知道。金军兵临城下,刘光世遂往东南遁逃至信州(今江西上饶市信州区),隆佑太后也往南退逃到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对此,国信计议副使冯鰗写信为刘光世出谋划策表示,金军南下深入,前有高山阻挡,后有长江天险,有百害而无一利,已然犯了兵家大忌。他们之所以能够攻城掠地、横冲直撞,是因为,前方没有宋军站出来与之抵抗,后方也没有宋军对其追击堵截。同时,冯鰗还对刘光世给出具体的建议,他主张刘光世亲自率军于洪州(今江西南昌地区)抵御,同时主动给金军的撤退让出一条道,然后在路上设下埋伏,这样就可以将南下的金军一网打尽。不过,刘光世并没有采纳冯鰗的意见,而是从信州继续往南逃到南康(今江西省赣州市南就区)。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二月,由宋降金的将领郦琼围攻固始县(河南省信阳市辖县),刘光世派人招降了郦琼。刘光世还派王德在信州擒获了盗贼王念经。

离间退敌

刘光世的部队没有番号,只是因为刘光世任太尉之职,所以号称“太尉兵”,侍御史沈与求认为这样不恰当。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六月,御营司被废,于是就将刘光世的部队命名为“巡卫”,命刘光世任御前巡卫军都统制,同时还任命刘光世为浙西安抚大使、知镇江府。刘光世认为金军必然会渡过长江南下,而镇江首当其冲,于是,刘光世在接到任职诏书时便以浙西安抚使需要处理一路军务,而驻守镇江会使自己无法兼顾为借口,要求只专任安抚使,同时要求朝廷派别的将领来镇守镇江。不过,刘光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宋高宗的同意,宋高宗只允许刘光世增设镇江府通判。刘光世这种只选择便利之地谋求安乐的做法引得南宋朝廷很多大臣的不满,右谏议大夫黎确就上奏要求对刘光世严惩,不过宋高宗并没有对刘光世进行追究,而且加封刘光世宁武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然后遣其回驻地任职。

金军驻留在淮东(今扬州、泰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一带),与镇江隔江相峙,刘光世很是惧怕,以至于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被金兵围攻百天,刘光世都不敢出兵增援。宋高宗亲自写了五封信催促刘光世救援楚州,刘光世也只敢派王德、郦琼等手下率轻兵前去袭扰,而他自己则留在后方不时向朝廷报告战果。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九月,楚州被攻破,朝廷命刘光世指挥各镇兵力,竭尽全力守卫通州(今江苏南通)、泰州(今江苏省泰州、泰兴、盐城、兴化、如皋等地)地区。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正月,金军将领完颜昌率军驻守在承州(今江苏高邮地区)、楚州(今江苏淮安)地区,刘光世利用金军希望北归、不想打仗的心理以离间计离间金军。刘光世命人铸造了一批铜钱,铜钱上写着“招纳信宝”四字,他将这些铜钱交给被俘的金兵,然后释放他们回金军中招降。称有想归顺的,到长江边以铜钱作为信物。前来归顺的络绎不绝,刘光世因此而创立了“奇兵”与“亦心”两军,完颜昌感觉到军心不稳,于是率军撤离。

收编降军

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七月,伪齐皇帝刘豫渡过淮河,淮南地区告急,而扬州与真州(今江苏仪征市及六合县)又都缺乏守将。于是朝廷命刘光世兼任淮南、京东路宣抚使,在扬州设立宣抚司、安排屯田,但最终刘光世没有前去赴任。当时张俊征讨李成,朝廷命令刘光世分兵前往舒州(今安徽安庆、怀宁、潜山、岳西、宿松、太湖、望江、桐城、枞阳等市县地)与蕲州(今湖北黄冈市蕲春县地区)捣毁李成巢穴。刘光世以江北盗贼没有平定为由推辞。朝廷又任命刘光世兼任淮南宣抚使,节领真州、扬州、通州、承州、楚州、涟州地区的水军。

真、扬两州镇抚使郭仲威图谋占据淮南和刘豫勾结,于是刘光世派王德把郭仲威擒获并吞并了其部众。宰相范宗尹抱怨刘光世军闲散人员太多,对军费耗费过大,并上书请求将刘光世军中的老弱兵员进行裁减。宋高宗表示自己会亲自写写给刘光世商议此事,同时他认为对待刘光世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尊重,这样才能让他没有疑虑。淮北很多民众都南下前来归附,朝廷命刘光世兼任海州(江苏省连云港市)与泗州(今安徽省泗县等地区)宣抚使以安置他们。此外,刘光世还招降了聚众发动暴乱的五湖渔民夏宁、在淮南出没且占据通州的郭仲威余党邵青。与此同时,刘光世请求铸造淮东宣抚使印章,增加钱粮,增设将吏,朝廷也都答应了他。

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朝廷命刘光世移驻扬州,同时需要时常到镇江视察军队。刘光世不愿接受这个诏命,于是上朝以浙西附近的贼寇随时可能激起事变为借口,要求留在浙西。刘光世的此举遭到朝廷中很多大臣的不满,其中右司谏方孟卿便弹劾刘光世,逼迫刘光世一定要前往扬州,但刘光世依然以缺乏粮食为借口进行推辞。后来刘光世向朝廷进献丝绸等当地特产,宋高宗下令分赐给六宫,但是中丞沈与求认为这样不妥,于是下令还给了刘光世。

同室操戈

宰相吕颐浩准备外出巡视军队,由于他与刘光世有旧怨,所以在出发前向赵高宗指控刘光世军中闲散人员太多且缺乏训练,并请求宋高宗将刘光世的军队调回朝廷。但宋高宗认为,刘光世的军中本来就粮饷不足,如果随意调回士兵们必然会四处溃散,所以应该先对其进行犒赏,等军心稳定后再行精简。吕颐浩来到刘光世的军中,刘光世报告缺粮。吕颐浩上奏说刘光世每月消耗二千万贯铜钱,并请求派官员前来查验核实。朝廷派御史江跻、度支胡蒙到军中核验,但最终并没有核实,因为宋高宗得要依赖刘光世的军队来成就功业。而且不久之后,宋高宗还下令将镇江酒税务补助给刘光世用作军费,同时还停止了御衣罗服的织造,将省下来的七百万贯钱一并补助刘光世用作军费。朝廷任命刘光世为宁武、宁国节度使,同时因为刘光世上奏称自己的部将乔仲福、靳赛防卫长江有功,于是朝廷下诏让他们都进官一级,并准予将官职转授给他们的子弟。

刘光世一直不愿意面对金军的锋芒,他曾坚决向朝廷请求往南转调,同时还派人在宜兴一带考察地形,随时准备南退以自保。朝廷不同意刘光世转调,并一再催促他向北渡过长江。其中给事中程王禹认为,刘光世的部队一直没有前进到长江的以北,如果金军一旦渡过淮河,那么整个淮南江浙一带必然会震动。面对朝廷要求进攻的诏令,刘光世依然不为所动、拖延时间不肯前进。

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四月,朝廷将刘光世与韩世忠对调,授刘光世为检校太傅、江东宣抚使。韩世忠来到镇江城下后屯驻登云门。这时有奸细入城焚烧府库,刘光世活捉了奸细并声称是韩世忠派遣来的。后来刘光世率兵出城,韩世忠便派兵在后面袭击,刘光世将此事上报朝廷。赵高宗派使者前来和解,同年九月任命刘光世为江东、淮西宣抚使,设置宣抚司于池州,赐钱十万贯。同年十月,刘豫的将领王彦想要从淮河渡过长江,刘光世便命郦琼率无为军屯驻马家渡(今江苏江宁县西南)作为濠州(今安徽凤阳县等区域)与庐州(今安徽巢湖市等区域)的后援,王彦只得退走。刘光世上奏请求任用鄜延人李佾担任閤门祗候,但因为有人议论说刘光世为了自己的私情、举人为私,所以此事作罢。

惧金南逃

绍兴四年(公元前1134年)七月,金军与刘豫联合入侵,而南宋这边握有军权的刘光世、韩世忠与张俊三人都有私仇。为此,宋高宗特意派侍御史魏石工前往军中,劝说三人放下私怨,联合起来抗击敌军、报效国家。于是,刘光世便给韩世忠与张俊二人写信,同时也得到二人的回信与问侯,三人达成了联合抗敌的共识。

刘光世移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以支援韩世忠,金军后撤。刘光世入朝觐见,宋高宗强调刘光世与韩世忠虽因嫌隙有所不和,但是大丈夫应该先国家再私仇。同时,宋高宗还以汉光武帝时期的大臣寇恂与贾复作类比,来劝说刘光世放下私怨,以国家义气为重。刘光世听着感触很深,哭着拜谢,同时请求以自己在淮东所开垦的田地来交换淮西的田地,但给事中晏敦复表示这样交换会骚扰到民众,所以刘光世只得作罢。此外,刘光世还借此次入朝的机会请求加封自己的三位小妾孺人,宋朝南渡之后,各大将军加封妾的事例从此开始。次年十二月,南宋军制改革,朝廷改神武军为行宫护军,以刘光世的部队称为左护军。

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五月,伪齐皇帝刘豫在刘龙城筑城以窥伺淮西地区,刘光世派王师晟率军进攻,取得大捷,朝廷再加封刘光世为保静军节度使。同年六月,刘光世驻军庐州,与巡视淮河地区的张俊及驻军镇江的韩世忠形成鼎足而立,同时昭庆军节度使杨沂中率精兵为后援部队。但刘光世却上奏说庐州难以守卫,而且秘密与枢密使赵鼎联系,想要退回太平州。张浚命吕祉赶赴刘光世军中监督,然而同年十月,刘光世已放弃庐州南撤,准备向南渡过长江。张浚于是派人指示部众,如果有人渡江,立即斩首示众,刘光世被逼无奈,只好驻兵与杨沂中相互呼应。同时,刘光世派王德、郦琼领军从安丰出兵与金军交战了三次,都取得胜利。

罢解兵权

刘光世的作为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满,他们都指控刘光世骄惰不战,没有资格做大将军,请求宋高宗将之罢免。其中,右司谏陈公辅于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十二月,弹劾刘光世不守卫庐州。宋高宗则让他们去与赵鼎商议此事,赵鼎认为,刘光世出身于将门世家,他手下的将士基本都出自于他的门下,如果将刘光世罢免,那么恐怕会动摇军心,于是改封刘光世为护国、镇安、保静军节度使。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二月,张浚再次指控刘光世沉迷酒色不思国事,请求将刘光世罢免。刘光世只得以退为进,自称生病愿意被罢免,同时又表示愿将自己所有的财物献给朝廷。于是朝廷收取了他的兵权,但同时也对他大加封赏,以稳军心。朝廷拜刘光世为少师,充当万寿观使、奉朝请,同时尊封他为荣国公,赐给他第一等的府第。对此,很多朝臣依然不满,陈公辅认为赏罚不明,中书舍人勾龙如渊也请求收回赐给刘光世的府第。但宋高宗表示,罢去刘光世的兵权的同时,给他以恩惠与礼遇,这样其也的将士就知道其有后福,因此会努力报效国家的。

刘光世的属下原本都是投降的盗贼,一向没有纪律。刘光世被罢之后,他的部队被收归都督府统辖,都督府命令吕祉来统率,但是军中却不服吕祉的统辖。同年八月,刘光世旧部郦琼杀死了吕祉然后煽动各军共四万人投降了伪齐皇帝刘豫。

再度起用

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宋金议和,按照惯例大封朝臣,刘光世被赐“和众辅国功臣”,本来朝廷还想要进封他为雍国公、陕西宣抚使,但是刘光世的弟弟刘光远担心他会被人议论讥讽,而且本身也有人议论说不让刘光世重领军职,所以便中止了对刘光世的封赏。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军违约南侵,围攻顺昌,刘光世被重新启用为三京招抚处置使,以援助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地区)团练使刘锜。刘光世提出让李显忠任前军都统,同时请求将王德调给自己指挥,但此时的王德不愿受他指挥。李显忠率军经宿州、泗州到达和州,一路上士兵大都逃散,这时秦桧力主撤兵,刘光世被召回。回朝之后的刘光世被任用为万寿观使,又改封为杨国公。次年,刘光世因病请辞,病好后向朝廷请求免去其家庭的科赋徭役,中书舍人张广虽极力阻挠但朝廷最终还是答应了刘光世的请求。

死后荣宠

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十一月,刘光世去世,享年五十四岁。皇帝下诏追封为太师,谥号“武僖”,中止两日上朝。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刘光世被追封为安城郡王。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再被追封为鄜王。

人物作品

刘光世的书法学自苏东坡,并在此基础上又拥有自己的风格,其书写特点更为灵动。刘光世有墨迹行楷书《即辰帖》传世,真迹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人物评价

在南宋学者黎靖德所整理的《朱子语类》中,理学家朱熹评价刘光世“贪财好色,无与伦比,军务上极度废弛败坏,就是将他罢黜也不是不可以”。

南宋史学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评价刘光世很早便受到重用成为将军,但他御军不严,没有克敌的志向,讨论他的人都以此来责备他。

元代史学家脱脱与阿鲁图在编辑《宋史》时,评价刘光世“虽很早为将,但对自身要求不严,统驭军队没有法纪,不愿意为国承担,为自保而一拖延作战时机,一心只为自己打算”,此外《宋史》中还认为“刘光世随时势浮沉,不被秦桧所忌恨,因此能窃居荣宠,终其一生,和韩世忠、岳飞相比,差得远了”。

清代学者毕沅在《续资治通鉴》中也与南宋史学家李心传一样,评价刘光世很早便受到重用成为将军,但他御军不严,没有克敌的志向,讨论他的人都以此来责备他。

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在《宋史演义》中认为“刘光世就是一庸将,毫不足道”,同时称“刘光世军无纪律,遇敌不前,罢之亦非过甚”。

人物轶事

后人刘基

民国年间,在重修《永嘉族谱》时,将明朝的开国功勋刘伯温(刘基)尊为一世祖,刘伯温的祖上三代曾被朱元章追封为“永嘉郡公”。同时,族谱还在刘伯温的基础上上溯其远祖,记载称刘伯温的第八世祖为刘光世的父亲刘延庆,也就是说刘伯温是刘光世的第七世孙。

祥瑞之兆

刘光世有次看到干枯的麦杆长麦穗,他认为这是一个祥瑞的征兆,将之报告给了朝廷。对此,宋高宗表示,年景丰收民不缺粮、朝廷能得到贤能的臣子辅佐、军队能有十万铁骑,这些才是真正的祥瑞。

亲属关系

墓葬信息

在南宋《咸淳临安志》、明代《万历杭州府志》、清代《雍正西湖志》与《乾隆杭州府志》等杭州地方志中,都记载了刘光世死后葬于钱塘县(今杭州市)定山北乡。

2007年,考古学家在杭州半山地区发现了一座罕见的南宋大墓,经过发掘,考古学家断定这座墓的主人就是“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古墓位于皋亭山北麓,面积约89平米,离半山镇刘文村1.5公里,座北朝南,背靠水晶山,东西两侧分别是东狗耳山与西狗耳山,北朝石榴矶山。

古墓分东西两个墓室,在东面墓的四个角落各埋有一个长约10厘米的铁牛。由于早年被盗过,所以出土的文物不多,只发现了一些定窑白瓷片、景德镇窑青白瓷碗残片、粉盒、断柄铜镜等物品。当时的考古负责人梁宝华表示,从规模来看,这是杭州地区所发现的最大南宋古墓。

文学形象

在《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六回 《卢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战乌龙岭》等章节中,施耐庵有写到刘光世形象。

在蔡东藩所著的《宋史演义》中,第五十七回《入深岩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师》、第六十三回《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第六十五回《招寇侮惊驰御驾 胁禅位激动义师》、第六十六回《韩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术大举南侵》等章节中都有写到刘光世形象。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