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蛋(庆贺喜事的馈赠食物)

庆贺喜事的馈赠礼物。制作并陈列喜蛋,为中国各地民间的一种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多数地区。

婚嫁用品

婚嫁或者生小孩用的喜蛋,“鸡”字也同“吉”字同音,按照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我们把鸡蛋煮熟,用红色颜料将鸡蛋染成红色或者玫瑰红,在婚礼结束后,回礼给婚礼宾客的礼物中应该用两个红鸡蛋,叫做喜蛋。寓意新人红红火火添子添孙。

新人生小孩后,将喜蛋向亲戚邻里分发,分发的范围往往极为广泛,一般的朋友与邻居也都要送到。凡被分到喜蛋的人家,不用问就知道,分喜蛋的人家添了子孙,于是便要纷纷前去祝贺。

一些商家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当代家庭大多锅具小,制作喜蛋条件有限的实际情况,专门加工制作了一些剥去蛋壳的鸡蛋,用真空包装的方法在外面套上一个印有大红喜字的塑料食品袋,在超市应时供应。

随着喜蛋市场的蓬勃发展,传统喜蛋的大批量生产逐渐代替了家庭手工印染,这种喜蛋往往保质期都在一年以上,传统喜蛋的安全隐患逐渐成为市场的发展阻碍。

据调研,在上海、北京、苏州等一二线城市,受食品安全及每年春秋季流感的影响,传统喜蛋在发给亲朋后往往未被食用,67%的受访者表示收到传统喜蛋基本上不会吃。一线城市的年轻夫妇生了孩子后通常会选择安全性更高的西点喜蛋来代替。

鸡胎蛋异同

我国地域辽阔,还有些地方称鸡胎蛋为喜蛋,各地对它的称呼不一。如“鸡胚蛋”、“鸡胎蛋”、“凤凰蛋”、“旺鸡蛋”、“寡蛋”、“毛蛋”等,有歇后语云:“二十一天孵不出鸡——坏蛋”。“坏蛋”一词令人生厌。上海、浙江、江淮一带人则称它为“喜蛋”,听起来文雅些。由于名称较多、较杂乱,现将喜蛋区分一下。刚前面说的上海、浙江、苏中一带人称它为“喜蛋”,苏北一带叫“毛蛋”,山东一带叫“鸡胚蛋”,福建闽南一带叫“鸡仔胎”,河南一带叫“毛蛋”,江西、湖南、贵州的一些地方叫“寡蛋”等等…

分类

传统喜蛋最直观的可以分为“死鸡胚”和“活胚”,就是一般的喜蛋和活喜蛋的区别,孵化21天不能出壳的死鸡胚的一般喜蛋叫做毛蛋、坏蛋、黑寡蛋、旺鸡蛋。专门定向孵化13—15天的活胚蛋叫做活喜蛋,或者叫活珠子(江苏叫法)。还有种叫混蛋,混蛋是指未受精的蛋经孵化后形成的散黄蛋。

营养价值

《本草纲目》中已记载:“喜蛋有治头痛、偏头痛、头疯病及四肢疯瘴之功能。”。

民间认为,喜蛋具有补气之功效,常食用可使面色红润,食欲增加,身体强壮,并延缓衰老等。这是因为鸡蛋在孵化期间,营养不但没有受到破坏,反而经孵化有所增强。另外,它含有类似“人体胎盘”的某些成分,含有大量的钙、磷和血红素铁、其特有的维生素E、牛黄酸能改善胃肠功能,有增进食欲和抗衰老作用。

民俗渊源

1.卵生神话说:我国先民在想象中追溯着天地形成、人类起源,综合古籍可总结出“卵生”神话的影响。在三国徐整所著《三五历纪》中最早对始祖盘古氏开天辟地故事有了记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令,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又有《史记》述商人起源:有娀氏的女儿简狄“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为商人始祖;又述秦人起源:颛顼氏的孙女女修在织帛时,“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乃秦人始祖。正是这种朦胧的对于“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间形成了将鸡蛋和出生、传宗接代联系到一起的传统文化。且红色在民间被看成是喜庆祥瑞之色,因此多为红皮鸡蛋。

2.祥瑞之物说:红鸡蛋之功,非单食用,民间自古就有“雕卵画蛋”之工艺品,而且,这在风俗资料中也可找到诸多历史记载。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有“镂鸡子”习俗,注云:“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之盘俎。”以此可知,“镂鸡子”或画卵,就是在鸡蛋上染画颜色后,朋友间作为相互馈赠、食用佳品。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五引《邺中记》里也有“寒食日,俗画鸡子以相饷”的记载,都说明此习俗一直在民间流传,并逐渐发展成熟为一门民间传统工艺,在各种喜庆场合成为馈赠佳品,颜色也慢慢演变到单一的最能渲染喜庆之意的红色。直到现在,雕卵画蛋依旧是一种民间工艺品,人们从对“卵”的崇拜,发展到了喜爱红蛋并视之为祥瑞之物。

3.图腾崇拜说:从考古学的角度可探知中国原始文化中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对于“鸟”的图腾崇拜,河姆渡、良渚、马家窑文化中有大量鸟纹形象,而古人所谓“玄鸟”,包括而后成为中华民族代表性图腾之一的凤凰,均以未经驯化的原鸡为原型。于是,“鸡”便成为了人们的原始图腾崇拜在现实中的依托。《史记?秦本纪》中有吞卵的女修,其后裔大廉“实鸟俗氏”,“身体是鸟而能人言。又云口及手足似鸟也。”由此知秦人也以野鸡为图腾。从对鸡的喜爱崇仰,逐渐发展成民间的红蛋习俗,渗润着浓郁的历史信息。

4.生殖崇拜说:红蛋习俗是原始社会人类生殖崇拜文化的遗留,蛋既能孵鸡,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鸡子”代称鸡蛋。这种基于对鸡蛋功能的认识而形成的思路,可以从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中寻绎出来。云南鹤庆一带的白族少妇,每逢春耕前多到河塘乞育,乞育者手握两个煮熟的红鸡蛋,到塘里沐浴,并用红蛋滚擦身体,回家后与丈夫分食红蛋。这种红蛋滚擦身体的行为,便与本文开头民谣中唱得“红鸡蛋,满脸串”极为相似。那么,本身就有孵育子嗣功能的鸡蛋,何以又要染成红色呢?对此,“生殖崇拜说”也做出了不同于“卵生神话说”所谓红为喜庆之色的解释,而认为此乃初民的经血崇拜观念的传承。此种观点有《中国史稿》为证:“据了解,一些近代仍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氏族部落中,有的认为红色代表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1页)

5.辟邪禳灾说:红蛋习俗也起源于辟邪禳灾的巫医之术的运用。古人以鸡为百禽之长,认为其具有镇伏妖魅的作用,如《春秋运斗枢》云:“玉衡星精散为鸡”;《春秋解说辞》云:“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对鸡之神性的认识。鸡从蛋出,蛋由鸡生,则蛋亦有神性是理所当然的。旧时民间还盛行用鸡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为凡遇喜庆之事,必有妖魅相扰,或某些特定的节气与时辰,必有病疫侵人,所以食蛋防范。像今天中原和西南一些地区的“三月三,吃鸡蛋”风俗,以及民间流行的新婚之夕让新人分食红蛋的传统,都可推探出红蛋习俗实由鸡蛋辟邪的巫术演绎而来。

6.平谷人的喜蛋风俗:平谷地区开发较早,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群居于泃、洳二河沿岸,夏商至秦汉,逐步形成一些村庄,平谷人孕妇产前,娘家择吉日送挂面,称“过道面”。生产后,女婿到岳家送信,接岳母侍候产妇。岳母带核桃、鸡蛋、红糖、芝麻盐儿给产妇食用。送婴儿炕口袋(垫子)、小被褥子、虎头枕、衣裤等。3日,请本家吃喜面、喜蛋。7日,请本家吃饺子,本家送米、面、鸡蛋、红糖和看钱。10日,请亲朋喝喜酒,称“办十日儿”。30日,姥姥送包子,称“满口”,将婴儿接回家,称“挪窝”。也有于此日宴请亲朋的,称“办满月”。未满月,产妇不得出大门,称“坐月子”,忌外人和孕妇。100日,姑送鞋,姨送帽,舅舅送马褂,姥姥送腰子,由奶奶改成小袄,称“腰子改袄,白头到老”。宴请亲朋,称“办百岁”。周岁时,姥姥送活鸡、蛋糕,抱着婴儿踩蛋糕、骑鸡,喻意“吉祥如意,步步登高”。宴请亲朋,称“办生日”。近几年来,多拍“生日照”留念。

历史典故

挂蛋兜的来历: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烧香磕头,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瘟神论理:“今后不允许你伤害我的嫡亲孩儿。”瘟神自知不是女娲的对手,便问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每年端午,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只蛋兜,不许你胡来。”从此,端午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这天,母亲们将咸蛋煮熟挂在孩子胸前,祈求平安。后来,挂蛋习俗发展为相互送蛋,寓为送蛋送福气。民间还有结婚、生小孩、满月送“红喜蛋”,上岳母家送皮咸蛋等习俗,都是图个吉祥圆满。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