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善见(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550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亶之子,母亲为胡妃。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北魏孝武帝元脩西入潼关,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孝明帝元诩的皇位继承人,改元“天平”,是为孝静帝。同年,元善见将都城由洛阳迁至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史称东魏。元善见在位期间,东魏朝廷多次平定国内叛乱,对周边的国家、部落势力也战争不断。元善见还非常体恤民众,多次减免民众赋税、徭役,派使者寻访民间疾苦。东魏武定八年(550年)五月初八,元善见下诏将帝位禅让于齐国。初十,高洋登基为帝,是为北齐文宣帝,改元“天保”。

退位后,元善见被封为中山王。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元善见被高洋派人毒死,终年二十八岁,后追谥为孝静皇帝,安葬于邺西陵。

人物生平

拥立为帝

元善见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祖父是清河文献王元怿,父亲是清河文宣王元亶。永熙三年(534年),元善见被任命为通直散骑侍郎;八月,升迁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同年,元脩西出至长安,投奔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高欢见不能迎回元脩,便欲拥立元善见之父——清河文宣王元亶为帝,但是当得知元亶此时已经在自己进出时按照皇帝的规格严加戒备、断绝行人后,高欢对他赶到厌恶,便以“近来皇帝在位时间短,原因是由于继承帝位的人辈分不对”为由对元亶说:“要拥立你,还不如拥立你的儿子”,继而立了元亶时年十一岁的儿子——元善见为孝明帝元诩的继承人,继承大统,是为东魏孝静皇帝,改元“天平”。由此,东魏、西魏并立的局面形成。

为政期间

天平元年(534年)十月,元善见将都城由洛阳迁至邺城,并将司州(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改为洛州,任命元弼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洛州刺史,镇守洛阳。迁都后,元善见将高欢留下处理后事,自此,军政大事全归高欢处理。元善见在位期间,东魏朝廷大事不断。天平元年(534年)十一月,兖州刺史樊子鹄和南青州刺史大野拔占据瑕丘(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反叛,至十二月二十二日,下诏解除都城戒严。该叛乱至第二年二月大野拔杀掉樊子鹄后投降而被平定。天平二年(535年)正月,西魏渭州刺史可朱浑道元归降。当月,元善见下诏封高欢为相国,假黄钺,上殿觐见皇帝可以佩剑、穿鞋,不用像其他大臣一般小跑上殿。三月,东魏军大破山胡刘蠡升部,刘蠡升本人被斩杀,擒获其子、皇后以下等贵族四百余人,得到人口二万多户。四月,平定青州刺史侯渊反叛。十一月,抗击南梁的侵犯,取得胜利。天平三年(536年)二月,南梁光州刺史郝树献光州归顺。三月,平定阳夏太守卢公纂的反叛。天平四年(537年)正月,东魏军攻打西魏上洛(今陕西省商洛市)取胜,擒获西魏骠骑大将军、洛州刺史泉企。元象元年(538年)三月,高欢请求解除其大丞相一职,元善见下诏允许。同年八月,东魏军在河阴大战中击败西魏军,斩杀了西魏大都督、仪同三司寇洛生及二十多名将领,俘虏数万人。兴和元年(539年)五月,元善见立高欢之女高氏为皇后,大赦天下。武定五年(547年)正月初八,高欢死于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当月,司徒侯景反叛,先是投奔西魏元宝炬,后又背叛元宝炬,投奔了南梁萧衍。当年七月,元善见任命高欢长子高澄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统摄处理国家大事。

禅位北齐

与高欢对元善见礼遇有加不同,高澄对他颇为忌惮。高澄任命大将军中兵参军崔季舒为中书黄门侍郎,命其监视元善见的一举一动,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向崔季舒通报。高澄对元善见的行为也多加限制。一次,元善见在狩猎时纵马驰骋,监卫都督乌那罗受工伐提醒他,这样会惹怒高澄。而且高澄本人对元善见也颇为不敬,高澄曾陪同元善见饮酒,向元善见劝酒,元善见不喝,而且说自己不愿这样活着;高澄便大骂元善见为“狗屁皇帝”,还命崔季舒打了元善见三拳。第二天,高澄又派崔季舒去安慰元善见,元善见便赐给崔季舒丝绢;崔季舒不敢领受,向高澄禀报,高澄让他接受一段,元善见便把一百段丝绢绑在一起给了崔季舒,并告诉他,这也是一段。元善见亲近的大臣看到皇帝受此凌辱,想帮助他逃出皇宫,被高澄发现后,元善见被软禁,协助他逃跑的大臣被当众烹杀。武定七年(549年),高澄被杀。其弟高洋抓到凶手,处死;然后接替哥哥处理政事。武定八年(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下诏禅让帝位于齐国,高洋即皇帝位,改元“天保”,是为北齐文宣皇帝。

降封被杀

元善见禅位后,被封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上书不称臣,应答不称诏,载天子旌旗,行魏朝年号,乘五时副车。一年后,被高洋派人毒死,卒年二十八岁,谥号“孝静”,葬于邺西陵。陵墓后被发掘,崩塌,压死了六十多人。

施政举措

随着东魏局势的稳定,为了恢复以及重建社会经济、文化,使东魏的政权成为“正朔”,又离不开汉化力量。这一立国之道,对于东魏大量接受北魏的文化、保证了汉族士大夫及汉化的鲜卑继续留在东魏,为东魏及北齐前期的汉化做好了准备。东魏朝廷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内部体制的建设方面。

革旧立新

东魏朝廷革除长期使用的史称“停年格”的论资排辈的官员选拔制度,改用“唯才是举”的官员选拔制度。学者江中柱认为这样使许多有知识的汉族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集团,改变了以武功出身的鲜卑集团垄断朝廷的局面。

整顿吏治

东魏朝廷大量任用汉人为御史,例如:朝廷任用崔暹为御史中尉,任用毕义云、卢潜、宋钦道、李愔、崔瞻、杜蕤、嵇晔、郦伯伟、崔子武、李广等为御史,学者江中柱认为纠察弹劾鲜卑勋贵,这样不仅对鲜卑勋贵集团起了警示作用,而且还能改造他们。

修订法律

学者江中柱认为东魏朝廷对《麟趾格》的修订与颁布实施,为东魏的政权稳定及其统治走上正规化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的北齐大规模修订、刊定《麟趾格》做好了前期准备。

赈灾济民

元善见在位期间,体恤民众,多次减免民众赋税、徭役,派使者寻访民间疾苦等。据《魏书·卷十二·帝纪第十二》记载,元善见在位期间,共有七次。

人物评价

魏收在《魏书》中记载元善见爱好文学,仪容英俊;力气大,善骑射,被誉为有孝文帝的风范。高澄对他颇为忌惮,安插眼线,监视他的一举一动。元善见不堪凌辱,常与高澄起冲突,甚至说高澄要造反。但他的反抗在强大的霸权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最终只能被迫将皇位禅让给高洋。《北史》作者李大师、李延寿父子评价元善见禅位北齐,东魏终结,都是天命。

人物关系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