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县级市)

个旧市,又名“锡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个旧市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北岸,东、西、北与蒙自市、建水县、开远市相邻,南与金平县、元阳县隔江河相望。距昆明280千米,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城市之一。截至2022年,个旧市国土面积1587平方千米,世居汉、彝、回、苗、傣等民族。有常住人口41.98万人。

个旧属于亚热带山地季风型气候,年均气温16.5℃。全境为平坝、山地、低山河谷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海拔跨度在150~2740米之间,立体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丰富,有色金属矿产资源28种,是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至今仍保有有色金属储量99.52万吨。个旧历史悠久,约5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生息。1951年个旧市建市(县级市)。市政府驻地城区街道。个旧市下辖5个街道、4个镇、2个乡。

个旧市位于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核心区,个旧市矿产资源种类丰富、资源量大,是全国最大的锡化工中心、锡材和砷化工中心,被誉为世界“锡都”。矿业保持经济主导地位,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农林牧渔以及旅游服务业为辅助产业2022年,个旧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7.8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7:54.1:40.2。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951元。 2022年,个旧市上榜2022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400强,全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考评中位列第3,列入县域经济10强县名单。 2022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2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6元。

个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锡而建,也因锡而兴,早在汉代,这里的人就已经掌握了制作锡铜——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大锡的生产被写进了英国大不列颠的百科辞典。截至2023年,个旧市现存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9人。

名称

一说因姆基语和倮语(彝族支系)称荞为“果”,荞做成饭食叫“作”或“觉”,荞、饭连称“果作”或“果觉”,个日为“果觉”谐音;二说,《锡都今古纵横探:第一章个旧锡矿的开发》载:“个纠”为这一带彝族语。“个”为矿石的意思,“纠”为真多的意思。“个纠”即矿石真多。由于外来人员迁到矿区居住,把民族语译成汉语,便成了“个旧”。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前221年)

个旧历史悠久,约5万年前境内就有人类生息。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前221年~581年)

西汉时为益州郡贲古县属地,西魏北周时属南宁州地。汉代,个旧开始产锡,《汉书·地理志》载:“武帝改滇王国为益州郡,中有贲古县,其北采山出锡,西羊山出银、铅,南乌山出锡。”贲古,据考为现今蒙自、个旧一带。同时代,个旧市的青铜工艺也十分精美,2010年3月个旧市卡房镇黑马井16号墓出土了一盏孔雀灯,经考古专家鉴定,这盏灯属于汉代青铜制品。

隋唐至宋元时期(581年~1368年

隋唐时个旧市为昆州地,后又归南诏。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为目则千户(亦称蒙自千户)属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设蒙自县,属临安路,个旧是蒙自县属五乡中的一乡,同时也是蒙自十二里中的上六里之一,称个旧里。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

明代为个旧市个旧村,个旧地名形成,并始见记载。清光绪十年设个旧厅以管理矿务。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在个旧设厂称“个旧厂”,专收锡、银课税。清光绪十一年(1885),个旧村改设厅,属临安府。1883年,清朝廷云南当局拨取官款办起个旧厂务招商局,负责大锡的开采、冶炼、运输和销售,这是历史上首次开办专门经营大锡的官府厂尖(厂矿)。1889年,蒙自辟为商埠、设立海关以后,个旧锡业生产迅速上升,此后的20年间,年平均产锡量从2000多吨提高到3000多吨,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锡产地之一。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民国元年(1912年)置个旧道,个旧厅属个旧道,次年设立个旧县。1949年个旧县人民政府成立。1909年至1939年,随着滇越铁路通车和世界工业发展,个旧锡业出现鼎盛时期,平均年产锡7840吨,锡产量占全国同期的90%,锡出口量占全国同期的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50年12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改个旧县为省辖市。1957年,云锡固定资产原值、工业产值分别为1950年的26倍和5.4倍,成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中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的企业之一。1958年10月个旧划归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管辖,由省辖市改为州辖市,个旧成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政府所在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个旧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省单列,行使地州级经济管理权。同年10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个旧市为对外开放城市。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地由个旧市迁移至蒙自县城。

地理

位置境域

个旧市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哀牢山南段、红河北岸,北回归线横贯北郊,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城市之一,东与蒙自市接壤,南隔红河与元阳、金平两县相望,西与建水县交界,北与开远市毗连。个旧市北距省会城市昆明280千米;东距州政府所在地蒙自市约20千米,西北距建水县约50千米,西南距元阳县约50千米;北距开远市约30千米。辖区总面积1557平方千米,地跨东经102°54′-103°25′、北纬23°01′-23°36′,东西最大横距40.5千米,南北最大纵距56.5千米。

气候

个旧属于热带山地季风性气候。由于地处云南高原哀牢山脉东侧,受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境内气候的垂直变化显著,气候悬殊,寒、温、热三大气候差异并存,俗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有亚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温带(部分高寒山区接近中温带)等5种不同的气候类型。个旧每年5-10月为雨季,雨季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干季降水少,而汛期降水来势猛、历时短、强度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0毫米,最多年1428.9毫米,最少年856.4毫米。个旧市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4.7℃,年平均气温15.9℃。主导风向南风。年均日照1964.8小时。

地质

地层

元古界主要分布在个旧外围金平一元阳地区,为一套类复理石和碳酸盐浅海相沉积,总厚度大于千米11550千米米。境内中生界地层以三叠纪最为完整。个旧缺上统舍资组及干海子组。新生界第三纪零星分布于个旧的贫地中及红河沿岸。与下伏地层早不整合接触。下第三纪下部为砾岩,上部以紫红色砂、泥岩为特征,局部夹石膏层。上第三纪则以砂、泥岩夹煤层为特征。第四纪分布于各新生代盆地及现代湖泊、河流、山麓洞穴内,以湖积、坡积、残积、洞穴堆积为主,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构造

个旧市地处著名的红河深大断裂及小江断裂的交汇部位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内次一级活动断裂发育,红河大深断裂南段穿过我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成灾重,是云南省地震多发区。

地形地貌

个旧位于云南山字型构造、青藏歹字型构造、南岭东西向构造及川滇南北向构造的复合部位,属高山丘陵地区,境内山脉连绵,重峦叠嶂,无明显走向,多为块状山地。山区占全域总面积的86%,全境分为平坝、中山区、低山河谷区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海拔在150~2740米之间,地势大体为东、西和中部较高,南、北部则较低。东北部为一组山间断陷和湖盆冲积平原,海拔1100-1400米;西南部诸山被红河及其支流切割,地形破碎,谷深坡陡,相对高度为500-1500米,最低点曼耗镇海拔150米;中部莲花山、猴子山等一线,是红河水系与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海拔2000米以上,最高点莲花山海拔2740米。 个旧中心城区处滇东南低山丘陵地带,是哀牢山南延的余脉地区,地势较平缓,海拔相对较低,是全省较温暖的区域。城区地形为一个南北向盲谷,属石灰岩地貌区,市区两面环山,中央是金湖,老阴山、老阳山东西对峙,老阴山海拔2242米,老阳山海拔1830米,市区海拔1684米,多丘陵、缓坡,腰部宽1.8千米,两端宽0.4至0.6千米,形成两山夹一湖的城市景观格局。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水资源个旧处于红河水系与南盘江水系的分水岭地段,分水岭以南为红河水系,以北为南盘江支流泸江水系,境内多溪流,地下水资源丰富。 全市集水面积1586.75平方千米,有河流13条。北部为珠江流域片,径流面积655.99平方千米,其主要河流有乍甸河、沙甸河、临安河;南部为红河流域片,径流面积为912.76平方千米,其主要河流有龙岔河、贾沙河、普洒河、咪呷冲河、火把冲河、卡房大沟、浑水河、清水河和绿水河。全市平均径流深492.1毫米,径流量7.63亿立方米,另有过境水90.27亿立方米。

水利

个旧市拥有2座中型树立库(大屯海水库、北坡水库)、4座小(1)型水库(白云水库、花果山水库、三岔河水库、兴龙水库)、22座小(2)型水库。点水利工程扎实推进。石洞坝水库工程竣工验收,邦干水库工程、火把冲水库工程主体完工,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持续推进,大屯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大屯海位于个旧市大屯镇东北部,东与蒙自市马房、龙头寨、长桥海相连,南与云锡小海相邻,西靠大屯街,北临蒙自市的雨过铺镇和草坝镇;水库地处沙甸河上游段,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径流面积285平方千米。大屯海水库原为天然洼地浅水湖泊,水面面积25.7平方千米。1966年对大屯海进行围坝建库,建成北、西、南三面土坝,全长8.9千米,最大坝高5米。1986年,个旧市组织扩建大屯海水库,总库容达4470万立方米,控制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1989至1990年,对东围堤及乍屯沟进行扩建配套,蒙自市承担东围堤施工,个旧市负责乍屯沟扩建及水库引洪渠等施工。2003年至2005年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加高南,西,北三面坝体,水库总库容为5520万立方米,兴利水库350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蓄水量1961.8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3.7万亩,年供水量4667万立方米。

1954年8月10日开始,个旧市区连续降雨334.6毫米,半个个旧城随之变成一片汪洋,交通中断。个旧市成立防洪委员会,动员全市人民抗洪抢险。由云锡公司523工地负责,组织1500名复退军人参与沿市中心洼地围堤筑坝围住洪水的施工,一个面积为0.8平方公里,储水量为500万方的高原湖泊从此诞生。之后,中共个旧市委、个旧市人民政府根据专家的提议取名为“金湖”。金湖,位于个旧市中心,是个旧“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标志。

土壤

个旧的壤主要有6种:黄棕壤,分布在海拔1900米以上地区;黄壤,分布在海拔1300~1900米之间的地区;红壤,分布在海拔1300~1800米的中山地带;燥红土,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阶地、山麓台地;冲积土和水稻土,分布在坝区及河流两岸、湖泊周围。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个旧市分属珠江流域和红河流域,受地质构造和地形控制,境内河流虽然不少,但多数径流面积小,河短流急,河床水位变化大,雨季暴涨,旱季断流。且落差大,水低坡陡,岩溶发育,渗漏严重。此外,个旧市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全市集水面积1557平方千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8.64亿立方米,径流总量7.6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个旧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2019年),个旧市耕地29455.26公顷(441828.9亩)、种植园地7644.25公顷(114663.8亩)、林地79889.85公顷(1198347.8亩)、草地14194.51公顷(212917.6亩)、湿地23.08公顷(346.2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0982.03公顷(164730.4亩)、交通运输用地2581.49公顷(38722.4亩)以及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500.03公顷(37500.4亩)。水库总库容7982万m³,有效库容5443.65万m³。2022年个旧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量1492.5279万m³,中水利用量为61.451万m³,再生水利用率为4.12%。

矿产资源

个旧市位于滇东南超大型锡多金属成矿带,矿产资源丰富,找矿前景优越。目前已发现的矿产种类包括黑色金属(铁、锰)、有色金属(锡、铜、铅、锌、钨、钼、铋)、贵金属(金、银)、稀有金属(铌、铍)、稀散金属(镓、铟)、非金属(石灰岩、普通萤石、砷、硫铁矿、长石、高岭土、霞石正长岩、冶金用脉石英)及地热等7大类24种。已探明各类矿产地72处,按储量规模划分,大型9处、中型10处、小型53处。大中型矿床相对集中中东部为有色金属、贵金属集中区,占全市90%以上探明的5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北部、南部为非金属分布区,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有利于规模化建设。资源富集区找矿潜力大个旧锡矿区的锡保有资源量占云南省总量的46.1%,位居首位。(个旧市的优势和重要矿产为锡、铜、铅、锌、钨、霞石正长岩、普通建筑石料用灰岩等矿产。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个旧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3科28属1类36种,其中:国家Ⅰ级8种,国家Ⅱ级1类28种。蕨类植物6科6属1类5种,其中:国家Ⅱ2级6种(带状瓶尔小草、观音座莲属等);裸子植物2科2属7种,其中:国家Ⅰ级6种(滇南苏铁、红河苏铁等),国家Ⅱ级1种(穗花杉属);被子植物15科20属24种,其中:国家Ⅰ级3种(望天树等),国家Ⅱ级22种(肉豆蔻科、长果姜等)。

动物

个旧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22目49科83属119种,其中:国家Ⅰ级15种,国家Ⅱ级104种。兽类4目9科13属14种,其中:国家Ⅰ级6种(蜂猴、穿山甲等),国家Ⅱ级8种(猕猴、黑熊等);鸟类12目23科52属85种,其中:国家Ⅰ级6种(黑颈长尾雉等),国家Ⅱ级79种(红原鸡、鸳鸯等);爬行类2目11科12属13种,其中:国家Ⅰ级3种(圆鼻巨蜥等),国家Ⅱ级10种(细脆蛇蜥、脆蛇蜥等);两栖类2目2科2属3种,其中:国家Ⅱ级3种(虎纹蛙等);昆虫类2目4科4属4种,其中:国家Ⅱ级4种(细尤犀金龟、裳凤蝶等)。

自然保护区

全市有自然保护地1个(董棕保护区),总规划面积161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0.001%,全市规划纳入公益林、天然林停伐管理的面积5633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5.50%。个旧市董棕市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董棕3700余株,主要保护对象是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董棕及其生长环境,保护区内还分布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及其他蕨类、裸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董棕的繁殖为种子繁殖,是一次性开花结实植物,因而自然结实率较低,发芽率也不高。

自然灾害

个旧市气象灾害有雷电、风雹、洪涝、干旱、低温雨雪等。地震灾害方面,个旧市地处著名的红河深大断裂及小江断裂的交汇部位附近,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内次一级活动断裂发育,红河大深断裂南段穿过个旧市,地震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成灾重,是云南省地震多发区。水旱灾害方面,全市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地域差异大,汛期(5~10月)常常倾盆大雨,山洪、滑坡、泥石流并发;枯水期(11月~次年4月)常发生严重旱情。森林火灾方面,个旧市被列入国家森林防火重点区,均属国家Ⅰ级火险区。地质灾害:个旧市地质环境条件脆弱、地质构造发育特殊,降雨分布不均匀,地质灾害易发、多发。其中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南部。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个旧市辖4个街道、4个镇、2个乡(城区街道、锡城街道、沙甸街道、大屯街道、鸡街镇、老厂镇、卡房镇、蔓耗镇、贾沙乡、保和乡)。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98万人。城镇化率达75.6%。人口出生率为6.54‰、死亡率为7.02‰、自然增长率为-0.48‰。全市户籍人口为37.14万人。按性别分:男性18.49万人,女性18.65万人。

民族

个旧,是多个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境内有38个民族,其中汉、彝、回、壮、苗、傣6个世居民族。截至2023年8月,个旧市常住人口41.9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8.81万人,占总人口的44.83%。个旧境内最先定居的彝族,随着锡矿的开发,逐渐吸引了汉、壮、回、苗、傣等各族人民相继而来,并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情况。 截至2020年,个旧市有彝族人口10万余人,有尼苏、仆拉、姆基、三道红等自称或他称组成,分布于全市乡镇区。

方言

个旧话,是红河方言的一种。个旧方言在表述自己的地名上发音更像“国舅”,或用普通话发音类似“过久”。这个来自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名。身为一个纯粹的移民城市,个旧方言以西南官话为主体,其中夹杂着云南各地口音甚至部分北方口音,但主要以最主流的移民来源地建水、石屏口音为蓝本,但却又与两者有诸多区别。个旧话的第一个字总是舒缓开头,最后一个字舒缓结束。但一句话说完之后,其中经过的起伏就像一根正弦曲线,很多字直接被从具体的发音抽象成起伏不定的吞音。比如,昆明话说“她去了”,实际表达是四个字“她克的了”,清清楚楚,一字一顿。而如果用个旧话说,则变成了“得克哎~了”。从音韵上讲,个旧话更接近英文发音的起伏舒缓,而不类同于云南其他方言渗入太多的入声发音,语气较硬。

宗教信仰

个旧市宗教信仰有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以及基督教。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登记有宗教活动场所4家、社会团体90家、民办非企业76家,其中,2022年全市新登记成立社会组织15家。

个旧宝华寺道教的一处道观。宝华寺主体建筑为灵官阁、三清殿和玉皇阁。灵官阁是宝华寺中最早的建筑之一,据载:“始建与清康熙9年(1670年)”。

经济

综述

个旧市位于滇南中心城市建设核心区,紧靠蒙自经开区、红河综保区和自贸区红河片区,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开发辐射前沿的传统工业化城市。个旧市是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锡化工中心、锡材和砷化工中心,被誉为世界“锡都”。矿业保持经济主导地位,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农林牧渔以及旅游服务业为辅助产业

2022年,个旧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7.8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31.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72.0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5.7:54.1:40.2。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951元。 个旧市上榜2022年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400强,全省2021年度县域经济考评中位列第3,列入县域经济10强县名单。 2022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42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6元。

第一产业

个旧市充分利用气候立体、土壤类型多样等优势,持续优化“三带一区”农业产业布局,在北部坝区,以倘甸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形成以优质稻、特色果蔬、规模养殖为主的产业带;在南部山区乡镇,以红河谷绿色生态高新产业园建设为引领,形成以杂交玉米、马铃薯、生物药材、生态养殖为主的产业带;在低热河谷地区,形成以香蕉、芒果等热区作物为主的产业带。2022全年个旧市成功申报8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农产品,建成县级以上“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9个。建成冷库95座,库容10.68万立方米。“森林牧场”乳品和“云梯谷”粮食2家企业产品入选云南省“绿色云品”品牌目录,乍甸乳业入选“20佳创新企业”。培育农业企业共853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4户,其中重点企业3家营收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2.2:1。

2022年,个旧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亿元。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24.26亿元,林业产值2.36亿元,畜牧业产值13.22亿元,渔业产值1.08亿元,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1.18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84万亩,粮食产量7.61万吨,粮食单产为332.97公斤/亩。全年马铃薯产量4.67万吨(鲜品),中草药材产量0.9万吨,蔬菜产量16.4万吨,园林水果产量7.74万吨。全年生猪出栏19.6万头、牛出栏3.95万头、羊出栏5.79万只、家禽出栏280.76万只,猪牛羊禽肉产量3.1万吨,牛奶产量3.22万吨,禽蛋产量0.62万吨。

第二产业

个旧市第二产业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为主。2022年,个旧市有色金属矿区生态环境导向开发项目成功纳入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个旧市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色金属材料),八抱树化工片区获第二批全省化工园区确认公示。 2022年个旧市集中开工4批23个重点产业项目,全年产业投资预计实现213.27亿元。2022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9%。

2022年,个旧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80.93亿元,其中,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62.48亿元,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累计达97.9%,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2.33亿元。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有着139年历史的“百年国企”,具有集锡、锌、铜、铟等有色金属资源探采、选冶、深加工以及新材料研发、贸易纵向一体化产业格局的世界锡行业龙头企业,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锡业分会会长单位、国际锡协董事会成员,以锡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为主业的上市公司。2022年,锡业集团入选云南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2022云南企业100强。个旧市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成长”企业达19家,数量居全州第一。 

第三产业

个旧市第三产业以文旅项目以及相应的服务业为主个旧市推动“天然氧吧+大健康”文旅项目,阴山景区成功创建为3A级景区,龟谷隐舍客栈被评为国家丙级民宿,成功举办“世界锡都永铸辉煌”国庆文化周、个旧ITRA越野跑系列重大活动。2022年个旧市建成1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1个县级“统仓共配”物流中心,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及物流配送体系。2022年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3.7亿元,同比增长19.04%。2022年,个旧市接待国内游客409.31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4.42亿元,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4.42亿元。

社会

教育事业

2022年,个旧市普通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居全州前3位。截至2022年末,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63所(含教学点),在校生6.48万人,教职工0.55万人,专任教师0.44万人。其中:幼儿园115所,在园(班)幼儿1.15万人;小学123所(含教学点),在校生2.97万人;普通中学22所,在校生2.29万人。

卫生健康

2021年,个旧市3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达88%。市人民医院连续两次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州第三人民医院创建为全省第二家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州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并搬迁大屯新院,全市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4.7人、病床数13.6张,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水平;2022年,个旧市人民医院连续4年上榜“全国县级医院100强”。市妇幼保健院等10家医疗机构被命名为“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红河州中医药学会落户个旧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慢病管理中心率先在全州实现全覆盖。截止202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2个。其中,医院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它卫生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491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42人,注册护士2498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病床4548张,其中医院3755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03张。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7个,养老机构床位数1326个。 

个旧市人民医院

1938年,外科医生郝奕隆在个旧创立了第一家西医医院,即省立个旧卫生院,这就是个旧市人民医院的前身。1951年,个旧撤县建市,个旧卫生院更名为个旧市矿工医院,服务对象主要以矿工为主。1953年,个旧市矿工医院更名为个旧市人民医院,扩大了医护范围,建立了门诊部、住院部、手术间、检验室和X光室,分科应诊。在现代医院发展进程中,个旧市人民医院成为云南省地州医院中首家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是目前全省县级医院中唯一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个旧市人民医院先后获得“全国医院管理创新示范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百家2010改革创新医院”、“2011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2012年以建设平安医院为主题的‘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科技事业

2022年,个旧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6.6亿元,同比增长48.5%。7家企业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市共达19家;铨峰生物、恒洋渔业等8家企业认定为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个旧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71项,合同成交额12869.59万元,技术交易额2839.85万元。鑫联环保3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润鑫铝业5G通讯用结构功能铝合金材料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云锡化工锡基化工新材料产品关键技术授权发明专利3项,并实现成果转化。2022年个旧市申报3家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申报5家州级院士专家工作站。组织申报2022年红河州工业特派员7人,申报2023年度省科技特派员29人,2022年认定省科技特派员6人。

2023年8月,个旧市荣获两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项是个旧市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红河绿地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共同完成的“复杂粗锡绿色高效精炼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第二项是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复杂多金属锡矿资源绿色低碳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文化事业

2021年,个旧市完成市博物馆、图书馆提升改造,市博物馆荣获国家三级博物馆称号,特色庭院剧场建成开演,云锡公司锡浮雕文化墙成为打卡新地标;2022年,市博物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顺利完成,被认定为第十三批云南省科普基地。市图书馆评为首批“红河州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成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省级2家、州级15家,州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家、示范学校1家。截止2022年末,全市共有博物馆2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达308千册。 

个旧市图书馆

个旧市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开设办公室、采编室、外借室、阅览室、古籍室、地方文献室、少儿外借阅览室、文化共享视听室、电子阅览室共9个服务窗口,藏书30.8万册,26个大类。图书馆有座席320个,仅阅览区里有150多个座席。

个旧市博物馆

个旧市博物馆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42平方米,展厅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可移动文物1445件/套,共4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有孔雀灯、提梁壶等,二级文物有线刻神兽纹三足盘、青铜壶等,三级文物件藏品种类主要为金、银、铜、铁、锡、陶、瓷等各类文物。设有序厅、“贲古探秘”、“锡都千秋”三个展厅,引进现代声、光、电及4D模拟360度全息影像讲述锡都个旧千年的历史与文化故事。

体育事业

2016-2020年,个旧市行政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覆盖率达96%,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1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占总人口38.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俱乐部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州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个;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1所,省级体育项目进校园学校1所;全市特色足球学校11所,篮球特色学校1所,排球特色学校1所;市级体育社会组织13个。从2018年至2020年,个旧市投入资金3100万元,建设完成了28块社区足球场地,其中,11人制足球场4块,5人制足球场11块,3人制足球场13块。2019年6月20日,2018-2019“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杯”云南美丽乡村农民足球赛总决赛在锡都个旧隆重开幕,来自云南各地州的24支球队参加比赛。

人居环境

2022年,个旧市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5个、州级美丽乡村14个,锡城街道、哨冲小组分别上榜云南省“绿美乡镇”“省级绿美村庄”。个旧市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乍甸河流域25个村庄农村生活污水截污管网建成投用,沿河村庄截污入户率达60%以上,7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57.1%,同比上升14.3%。个旧市完成64个涉重金属废渣堆存点环境风险评估及治理成效复核,建立48座尾矿库分级监管清单,阳山片区综合治理废弃采选区案例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个旧市建立市、乡、村三级林长体系,森林抚育1万亩,国家重点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受保护率达96.7%、95.8%。个旧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污水治理率达100%、43%。 2022年,个旧市建成区绿地率44.3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3%,公园绿地面积为136.76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6.89平方米/人。2022全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8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000亩,主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平均值53分贝。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社会保障

2022年,个旧市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6138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7.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个旧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9744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2113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1388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8681人,参加生育保险44362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43122人。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51197人。 全市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81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7293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771人。全年城乡临时救助2090人次。 

交通

综述

截至2022年,个旧市境内有元蔓高速、建水(个旧)——元阳高速(个旧段)、鸡个一级公路、个屯一级公路、新鸡高速公路、普洱-蒙自铁路等通过。个旧市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率已达80%左右。个旧市共有公交线路12条,新增德政小区2个公交站点。

公路

个旧市境内有元蔓高速、建水(个旧)——元阳高速(个旧段)、鸡个一级公路、个屯一级公路、新鸡高速公路等通过。2005年10月18日,个屯公路隧道正式贯通。该隧道是连接个旧到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的重要通道。该公路全长15.71702千米。2012年3月24日,鸡个一级公路通车。鸡个公路起于国道326线鸡石高速鸡街立交桥,止于个旧市区北部八号洞,全长15.917千米。元江——蔓耗高速公路起于玉溪元江,接昆曼大通道,路线顺红河而下。元蔓高速在个旧市境内分别于冷墩、黄草坝、蔓耗有三个互通与冷清二级公路连接。2018年3月5日,蒙自新安所至个旧鸡街高速公路(新鸡高速)正式通车运营。新鸡高速起于红河州蒙自市新安所镇西南侧,止于个旧市鸡街镇西北侧。全线总长37.13千米,采用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千米/小时;共设蒙自西、大屯、蚂蟥塘3处互通立交、服务区1处、收费站5处。2022年5月31日,建水(个旧)至元阳高速公路建水至个旧段正式通车运营。本次通车路段约100千米,同时开通建水南、狗街龙岔、个旧北、个旧南5个收费站。建个元高速线路全长124.530千米,总投资约227.70亿元。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10千米/h。

铁路

个旧市境内有普洱-蒙自铁路通过。普洱至蒙自铁路在红河州境内长201.520千米。

2021年2月5日,选址个旧市鸡街镇的玉河铁路个旧站投入运营。个旧站配套基础设施总占地面积168亩,建筑总面积约8万平方米,候车大厅共分为两层,设有1条进站通道,可同时容纳旅客近1500人进站;站前广场包含停车场、汽车客运站、公交站、出租车候车区、旅客服务中心和派出所等配套区域,是昆玉河线首个集公路(中长途、公交)、铁路为一体的现代综合客运交通枢纽,旅客在火车站即可完成“最后一公里”公铁换乘。个旧站是玉河线最先实现集铁路、公路客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枢纽。

公共交通

个旧市拥有2个客运站(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大屯汽车客运站),共有42辆公交车辆,拥有个旧中学至个旧火车站、个旧火车站至大屯客运站、个旧至红河站、大屯公交共6条线路。2021年1月27日,个旧市开通个旧火车站至个旧市区、大屯街道两条城市公交专线实现铁路客运与城市公共交通的“无缝”对接。2022年个旧市优化调整全市公交线路12条,新增德政小区2个公交站点。2022年8月1日,个旧至卡房镇农村客运班线正式开通。

文化

综述

个旧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锡而建,也因锡而兴,大锡的生产被写进了英国大不列颠的百科辞典。由云锡公司生产的精锡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免检信誉。截至2023年,个旧市现存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9人。

饮食

个旧人民主食多种多样,以各种各样的粑粑为主,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于更精致糖水化合物的渴望。粑粑以烤、煎、炸为主要烹调手段,以淀粉为主要食材。主要有葱花粑粑、洋芋丝粑粑、甩手粑粑、酱粑粑、酸浆粑粑等。云南最有名的过桥米线,这也是一种云南人十分喜爱的主食,米线中经常加入菊花酥肉等特色性的配料,除了最具特色的过桥米线外,米线的种类也非常繁杂多样,有凉米线,小锅米线,牛肉米线,臭豆腐罐罐米线,肥牛米线,卤肉米线等多种品种。

个旧烧烤也非常有名,有特色的小肉串、吊肝肉、蜂蜜牛肉、疙瘩肠等。喜甜的个旧人,喜欢把小肉串裹上糖粉。个旧的烤豆腐也种类繁多,有包浆豆腐、条豆腐、干豆腐、臭豆腐等。

葱花粑粑

为了保证葱花粑粑的内里松软,要使用温水进行和面,将面粉揉成一个光滑的面团,盖上保鲜膜充分醒面,防止风干。每当顾客来时,便取下一个拳头大的面团,在中间包上顾客喜爱的馅料,撒上葱花,用手按压成圆饼状,再在两面抹上熟油,而后放入盛满热油的大锅中煎炸。葱花粑粑里能加的馅料不只有鲜肉,还可以根据顾客的喜好,加入芥菜、红豆沙等,咸甜酸辣,口味多样。

水泡梨

水泡梨是个旧比较具有风味的一种吃法,选用新鲜的小涩梨或者葫芦梨,洗净后加入中草药泡在缸里,香味独特。水泡梨不仅风味奇特、口感极佳,还具有健胃脾、生津解渴的功效。

民俗节庆

节庆

火把节

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少数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六月二十四日的个旧火把节旧时称为“过大年”。每逢节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餐食举办各类庆祝祭祀活动来欢庆火把节的到来。一到夜晚,人们就会举起燃烧的火把,燃起冲天的篝火,穿上美丽的衣裳跳起舞蹈,在舞步变幻中祈祷来年的丰收。

苗族花山节

花山节,是苗族民间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是苗族最传统、最隆重、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节日,又称“踩花山”、“耍花山”,既是苗族祈求人丁兴旺、风调雨顺和互相祝福的一个盛大集会,也是苗族青年男女寻找知音的苗家“情人节”。花山节节日时间各地不一。云南南部的苗族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期间过节;昆明、楚雄、昭通等地区的苗族则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过节。2014年,苗族花山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民俗

哈尼·长街宴

按照哈尼族历法,每年的农历腊月第一轮回属牛的这一天是哈播村的“昂玛突”节,家家户户都会连续三天上街,准备上一桌子最拿手的饭菜,摆成长街宴,招待四方友邻和八方来客共贺新年。在街宴上,主人、客人、朋友,肩挎一个五颜六色的蛋笼—“护身符”,谈古论今,品尝着美味佳肴,品味着一年来的丰收和喜悦,并唱起了哈尼古歌,在空地上唱起了哈尼乐作调、跳起了哈尼乐作舞,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卡房镇彝族板凳龙

卡房是锡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清朝是锡发展较快的时期,外来人口的流入,也带来了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的习俗,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从那时起就用草扎成龙状舞龙,后来逐步用板凳做成龙状舞龙。起初舞龙时队员全是男性,到上世纪40年代就出现男女混合舞龙,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期板凳龙队员全为青一色女子。全队共有:火龙、青龙、黄龙(2条)4条龙和2个宝珠。3个人舞一条龙,1人举一个宝珠。出场时要先放鞭炮,引出宝珠,然后四条龙呈一字形出场,模仿龙在云端飞腾的样子,摆头摆尾,成“蛇”形行进,随着鼓点的急缓或快或慢,交叉舞动。乐队有3人,分别敲打锣、鼓、楂三种乐器。演出服装共有2套,1套为白衣白裤和红腰带;另一套为普通的彝族对襟服装。板凳短小,三人舞龙者脚步、跳跃、翻转有一定技巧,三人要配合适当。2019年,卡房镇彝族女子板凳龙入选个旧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板凳龙队的梁荣芬、张琼两位队员被命名为代表性传承人。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个旧市现存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丰隆商号

宝丰隆商号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胜利路宝丰巷42号。建于1916年,1926年竣工投入使用。建筑材料来自省内各地及法国。主要技师从越南请来,工匠来自通海、石屏等地。房主李聘丰为石屏县人,民国年间个旧的名商巨贾。1951年至2002年间,宝丰隆商号先后被改造作为个旧市第三看守所、个旧市戒毒所,期间北部四合院二层楼房和南部四合院及右厢房被拆除,并新建为监舍及个旧市人民法院办公楼和审判庭,2003年交由市文物管理所管理使用。2003年12月被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坐西朝东,规模宏大,耗资颇巨,时称个旧楼房之最。整个建筑依势赋形,盘丘而建,占地面积7714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营造伊始以细琢皮石砌筑大门临下的挡土墙与四周围墙,前大院是商号的主体建筑,为中西合璧走马转角楼四合院建筑,正面主楼为层四混合结构仿法式建筑,进门楼后有一大天井。宅院四周均砌有围墙,南北两端各建碉楼一座用于防范,整个商号犹如一座城堡。现存建筑有门楼、法式楼、左厢房、右厢房过道及配房、绣楼、左碉楼等。

鸡街火车站

鸡街火车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鸡街镇境内,始建于1915年,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火车站占地面积18.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主要建筑为中西合璧仿法式建筑,由站房、办公室、机车库、机修车间、机库、碉楼、沙房、运转室、列检所、行包房、货仓等组成,为个碧石寸轨铁路的枢纽中心站。2003年12月公布为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鸡街火车站保护修缮列入了国家文物局的立项计划。2020年10月,抢救性保护修缮工程于正式开始,鸡街火车站的主体建筑被很好地修缮维护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个旧市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9项,其中省级4项、州级11项、市级24项。共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99人,其中省级5人、州级24人、市级70人。有个旧市锡器制作传习所1个。《个旧市锡缘文化产业园》、《个旧市斑锡工艺美术有限公司》、《个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器制作传习馆》三家项目单位进行申报,2017年7月三家项目单位成功授牌为首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彝族《簸箕弦》

陡岩彝族簸箕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彝族祖先从劳动(围猎)的过程中逐步创造发展而形成自己的舞蹈艺术,彝语的意思为大家欢乐在一起跳。簸箕弦产生于当地,起源于1606年,至今已有398年的历史。簸箕弦的产生和生活密不可分,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用舞蹈方式表达对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是精神需求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婚姻的自由交往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也通过其形式,内容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动作比较原始单调,是原始围猎劳动过程的生活再现,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较少,艺术发展缓慢,因而形成了斗岩簸箕弦的稚拙古朴的审美特征。簸箕弦平时主要是由村里的男女老少聚集到广场围成圆圈共舞,年龄、人数不限,随时都可以跳,场面壮观,规模庞大。2017年,个旧市《簸箕弦舞》被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

个旧矿山歌谣

个旧矿山歌谣起源于明清时期。过去,个旧矿工被称作“砂丁”。为了生活,他们不得不为矿山资本家卖命,长期睡在潮湿的地板上,每天进入狭窄阴暗的矿洞背矿,受到残酷剥削。砂丁们有流不完的泪,讲不完的悲惨故事,唯有以歌寄情、以曲表意,唱出心中的满腔热血与正义呼喊。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李鑫到个旧锡矿开展革命工作。他利用矿山中流传的生产曲调,编写反映砂丁艰难生活的《走厂调》《月叹穷》《十二杯酒》等20多首歌谣。这些简洁朴实、通俗易懂的歌谣极大地启发了工人们的觉悟,燃起了滇南矿山革命的星火,个旧矿山歌谣也因此快速发展。2023年,个旧矿山歌谣入选了云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民间文学类别。

地方特产

老厂苦菜

老厂苦菜因其独有的味道而“芳名”远播,据《滇南本草》载,苦菜具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请积,利水便”之功效;《本草纲目》也载苦菜具有“治血淋痔疹”的功效。在个旧市最高海拔2750米的老厂镇,生长着一种奇特的苦菜,它不仅味不苦,还很容易煮。在老厂镇的许多餐馆中都能觅到苦菜的身影,这道作为老厂本地的特色菜,曾有许多人试图把它移栽到其它地方种植,但只要它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就会因“水土不服”而变味。

斗姆阁卤鸡

是个旧市卡房镇的特色名优食品,2003年被云南省烹饪协会评为“云南名小吃”。斗姆阁卤鸡是历史悠久,一坛老汤1886年装入不断舀旧添新沿用至今,老汤配用的五十多种中草药和本地的一种植物,必须使用一公斤左右刚刚开叫的土公鸡。

个旧大草乌

个旧市人工开发种植生物药材大草乌有多年的历史,早在90年代中期老厂、锡城等乡镇就将野生药材大草乌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获成功后逐年在南部山区推广种植。草乌有祛风散寒的功效,需要炮制后才能入药。草乌有大毒,其中药用成分为乌头碱,有强烈的肾毒性。

锡工艺品

个旧的锡工艺品是传统的特产金属工艺品。它采用高纯度精锡,经过熔化、压片、裁料、造型、刮光、装接、擦亮、装饰雕刻等复杂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由于锡的化学和物理性能,锡制工艺品具有耐酸、耐碱、无毒、无味、不上锈、防腐蚀的特点。不但外观精美,银亮如镜,而且用来盛装食物,可经久不变质不变味。而且个旧锡工艺品的造型和图案均体现了本地风俗和民族特色:有象征美满幸福的游龙戏凤,表现古朴素雅的流水高山、福寿呈祥的松鹤延年,以及清静和谐的鸟语花香。

传统村落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贾沙乡陡岩村委会陡岩村

个旧市贾沙陡岩村位于个旧市西南部,贾沙乡西部,距市区25千米,地处红河谷地带,在红河北岸较为陡峭的山顶上,附近无相邻村寨、可俯看红河奔腾流向越南,建筑占地面积约47314平方米。整个村形状呈斗状,相传陡岩的“陡”原来是“斗”字的谐音,因村子的形状呈斗形而得名“斗岩”。陡岩村彝语叫得岩咪,为纯彝族村寨,是由蒙自市冷泉向西经个旧卡房—咪的期—扯土白—乌谷—红河西岸迁徙而来。除汉语外,全村人都讲彝语。2014年,陡岩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传统服饰

彝族服饰

个旧市彝族有尼苏、仆拉、姆基、三道红等自称或他称组成,分布于全市乡镇区。由于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差异,其服饰也多种多样,异彩纷呈。

哈尼族服饰

哈尼族服饰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有100多种不同的款式。适应于梯田农耕劳动,具有共同的刺绣图案、装饰物品和审美色彩,这是哈尼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哈尼族以黑色为美、为庄重、为圣洁,将黑色视为吉祥色、生命色和保护色,所以,黑色是哈尼族服饰的主色调。哈尼族服饰上的装饰物品和刺绣图案,实质上都是自己民族生存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光,也是对祖先英雄业绩的缅怀和记述。

苗族服饰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服饰图案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从而具有文字部分的表达功能。由于历史的久远,这些图案所代表的文字功能和传达的特定含义也蒙上了神秘的色彩,无法完全解读,这也是苗族服饰图案所具有的独特魅力。苗族服饰是我国所有民族服饰中最为华丽的服饰之一,是历史文化的瑰宝。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布依族服饰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既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们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瑶族服饰

瑶族过去因其居住和服饰等方面的特点不同,曾有“过山瑶”、“红头瑶”、“大板瑶”、“平头瑶”、“蓝靛瑶”、“沙瑶”、“白头瑶”等自称和他称。在风俗习惯方面一直保持本民族传统特点,尤其在男女衣着上更为明显。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裤脚长裤。

傣族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筒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壮族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比较素,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腿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戴红、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戴红、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布朗族服饰

布朗族穿着简朴,布朗族的服饰,各地大同小异。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景东布朗族妇女的着装已与当地汉族基本相同。过去布朗族男子有纹身的习俗,四肢、胸、腹皆刺染各种花纹。妇女喜欢戴大耳环、银手镯等装饰。姑娘爱戴野花或自编的彩花,将双颊染红。

风景名胜

综述

根据景点的分布,个旧的景观主要由四个景区组成。蔓耗景区:市区东南83千米处的绿水河与红河交汇处,有国内罕见的热带雨林和众多的珍稀植物;锡城景区:有灿烂的锡文化、神奇的北回归线标志点;白云山景区:离市区21千米,有温度高达103度的矿化温泉;大屯海景区:距市区35千米,适宜驾车旅游和水上娱乐。截至2023年,个旧市拥有一处国家2A级旅游景区。

主要景区

丫沙底瀑布温泉

丫沙底是一个自然村。在这一带山腰世代居住的是彝族支系“尼苏人”,主要靠种玉米为生,而“丫沙底”也是彝语,意为“山丫有树的平地”。丫沙底瀑布温泉位于云南省个旧市贾沙乡南面的贾沙河河谷地带,它建在天然的龙潭形成的瀑布小溪中,采用日式露天风格,景区养殖了孔雀、鹅、锦鸡、珍珠鸡、锦鲤、猫等动物。泉水温度最高可达92℃,根据不同人群的喜好设有游泳池和泡池。

重要人物

谢毓功(1930.8—)

云南个旧人。擅长中国画。曾任个旧市文化馆美术组组长、《个旧文艺》美术。个旧市轻纺工业局职业画家。作品《暗河明珠》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榕林清泉》、《古榕新绿》等五幅中国画参加锡都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沙甸新貌》参加全国老年书画展览;《解化厂工地》等四幅水彩画参加全国水彩画观摩会、《峡谷洪流》(与周霖合作)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

朱有勇(1955.11.16—)

植物病理学专家。云南省个旧市人。1982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00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曾任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中心主任,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重要荣誉

2020年,个旧市入选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

2021年7月16日,个旧市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个旧市入选2021中国西部百强县名单。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