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扬法-人物描写技巧之一

欲抑先扬即欲贬先褒,把读者的判断引向相反的方向,到一定的时候才揭示真相,使读者猛然醒悟,多用于否定的人或事上。

抑扬之法概括起来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这抑扬四法,是从写作的曲笔角度说的,它能够满足读者“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心理,使文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方法介绍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这种方法可以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和鲜明对比,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作用

总的来说,指贬抑与褒扬在塑造人物、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制造波澜等方面的对立统一的一种写作方法。对生活的错觉误会与正确认识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使之两相对照,相互彪炳,形成波澜起伏之势,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印象,从而增强文章和作品的艺术效果。

抑扬就是欲扬先抑或者欲抑先扬,指在作品中为了更好地颂扬或贬抑人物或事件,经常采用的以扬(抑)为手段,以抑(扬)为目的,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的一种写作技法。

先说欲抑先扬。这种技法是指本来想要贬抑或批判某种人或某个现象或某种倾向,于是先尽量用较多的篇幅描述或勾画他(它)的好处,然后转而表现他(它)的不好,使读者从情节的跌宕中引发思考,受到启迪。

再说欲扬先抑。这种技法是指本来想要颂扬某种人或某个现象或某种倾向,于是先描述或勾画他(它)的不好处,然后转而表现他(它)的很好,同样使读者从情节的跌宕中引发思考,受到启迪。

抑扬的技法有着极好的表达作用,能使读者在抑扬转化之中领悟作品所要阐发的事理,得到更多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但运用抑扬技法要注意掌握好抑扬转化的火候和分寸,即抑要抑得有理,扬要扬得合情。

应用例子

《拿来主义》

鲁迅《拿来主义》第一部分共4节,旨在揭露“送去主义”的表现,批判其实质和危害,文章第3节却先大赞能送“也不算坏事情”,尼采也自诩“是太阳”、“只是给与”等等,就是运用欲抑先扬手法,让读者更明了:“送去主义”实际上是卖国投降主义。

《雷雨》

又如曹禺的《雷雨》写周朴园,先极力写他对梅小姐的深情厚意,仿佛是一位有情有义的好丈夫;但是,当他发现站在面前的鲁侍萍就是当年的梅小姐时,便撕下他那温情脉脉的面纱,现出了凶恶的本相而把侍萍赶走。一扬一抑,把周朴园冷酷伪善的本质揭露得淋漓尽致。

对周朴园的描写,先写其为与豪门闺秀结婚狠心逼刚生过孩子的侍萍投水自尽,抑下一笔;接着用大量笔墨写其30年来时刻不忘侍萍的绵绵情意,又扬一笔;最后写其在侍萍回到自己面前时的冷酷言行,又抑一笔。抑与扬的交替反复,深刻揭示了周朴园卑鄙、伪善的性格特征,塑造了个复杂而又可信的舞台形象。抑扬交衬的艺术辩证法要收到预期的效果,作家必须从生活出发,一方面要抑够扬足,各极其度,另一方面则要互相留有余地,注意揭示前后转折变化的必然趋势。使转折真实可信,防止双方脱节或打破两者间的对立统一,防止转折不合情理而弄巧成拙。

《大傻子》

写流浪儿童大傻子为果腹与狗争食,代人卖手纸从中揩油,耍赖自看小人书,“应邀”参加爱国游行高呼“打倒—他妈的!”等不光彩的“冒险”与“奇遇”。作家以抑笔写人,却让大傻子给人以可亲可爱的感觉,扬以抑出,富有情趣。此外还有抑扬交替,多次反复一法。

表现形式

欲扬先抑

即以扬为目的,为扬而抑,先抑后扬,转折之后,扬起更高,振发更力。如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中写老田,先是极写其疲沓、懒散、迟钝,然后在关键时刻显示其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英雄本色和沉着、坚毅的性格。先抑后扬,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欲抑先扬

则以抑为目的,为抑而扬,先扬后抑、转折之后压抑更重,贬损或否定更为有力。如中国传统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为增强梁祝爱情的悲剧气氛,先以草桥结拜,英台托媒,十八相送等情节给观众造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预感和期待,然后由扬转抑,写祝父劝婚逼嫁,梁祝生离死别,英台祭墓化蝶等情节,使观众的预感和期待落空,感情受到极大震撼。

以扬写抑和以抑写扬法

主要用于人物描写。如茅盾的《有志者》,写一个“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青年想趁假期写一部作品,嫌爱人、孩子干扰,独身搬入环境幽静的古庙,模仿巴尔扎克喝了大量咖啡,试验了西方众多文豪的各种写作习惯,假期过半,咖啡喝完,钱袋用空仍未能写出作品,却喟然长叹“难道社会就这样不宝贵一个意志坚强的天才”,表面褒扬,实则贬抑,抑以扬出,富有喜剧色彩。

演讲应用

抑,即收敛或贬抑,有下降之韵;扬,即振发或褒扬,有上升之调。音乐工作者用抑扬之法奏出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节奏。同样,演讲者用抑扬之法也可以使演讲爽心悦耳,余韵袅袅。下面谈谈抑扬法在演讲中的运用:

用于叙事

形成高下起伏、摇曳多变的叙述格调,使所诉的某个事件在听众心中激起意向,时而振发时而抑止,回肠荡气,扣人心弦。

用于立论

能使“老话”或“新话”抵消逆反心理,从而获得认同。演讲人所力之论太“陈旧”或太新异,便一时难以得到认同。不妨先顺着于己不利的心理定势对自己的论点大加贬抑,然后出其不意地扬起笔调,扶所论于既倒,可称之为“欲立先倒”法。

用于举例

可一改罗列事实的沉闷,变“死”为“活”。选择和拼合有抑有杨的事实材料,是能够造成文势而又不露痕迹的手法。通过事实材料的撞击改变或确立人们的倾向,就为后面的说理或抒情开辟了道路。

用于论证

可使之富于动感和力度。说理时若一味从正面切入,便给人一种无的放矢、枯燥乏味的感觉。若逆向入手,壅塞“小道”,把大发宏论的势头遏止住,然后再倾泻而下,可避免板滞而有动感,并通过积蓄动能而增加力量。

用于寄情

可使之深沉、含蓄,富有强力。高明的演讲者在寄托或抒发感情时,很善于控制,并非青云直上,因为那样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削弱了情感的力度,并不显得“激昂”。甚至可以引而不发,将昂扬奋发的情绪潜隐于话语的表层之下,形成一股强劲的潜流,在讲听双方的默契中,奔流于彼此的心中。

用于高潮

可以加强情于理的冲击力,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留下深刻印象。演讲者所设置的高潮,是情绪最饱满的地方,也是最能体现演讲要义之处。运用抑扬法是处理高潮的重要手段之一。

此外,在强调、自述、评价人或事,乃至谋篇之时,也可以用抑扬的技法增加演讲的韵味,兹不赘述。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