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母-天门冬科知母属植物

知母(学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又称蚳母、水参、水浚等,天门冬科(Asparagaceae)知母属(Anemarrhena)植物。分布于中国、蒙古、朝鲜,引种栽培于韩国;在中国分布于贵州、北京、河北、山西等省区。知母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通常成群生长,多生于固定砂丘、丘陵与向阳山地上。

知母根状茎横生,粗壮,披黄褐色绒毛。叶基生,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较叶长;总状花序通常较长,可达20~50厘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2~6朵花成一簇,散生在花序轴上;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雄蕊3,与内轮花被片对生。蒴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产毫米,顶端有短喙。种子长7~10毫米。花期5~8月。果期7~9月。

知母药用价值高,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苦、甘,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等功效;且富含丰富的黄酮类、皂苷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同时在白虎汤、知柏地黄丸、二母散等中药制剂中均含有知母,是中国常用的大宗药材。将其晒干或烘干,商品上称之为“毛知母”;如趁鲜刮去外皮在商品上则称之为“知母肉”。

名称由来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为天门冬科(Asparagaceae)知母属(Anemarrhena)草本植物,英文名:Common Anemarthena Rhizome,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一名蚔母,一名连母,一名野蓼,一名地参,一名水参,一名水浚,一名货母,一名蝭母。生河内川谷”。以上所述记载了知母的性味功效、生长环境,且列出了知母的八种别名。在《吴普本草》中记载:“知母,一名提母”。蚔、提古音相近,故名“提母”。《名医别录》中以知母为其正名,另外新载了八种别名:“一名女雷、一名女理、一名儿草、一名鹿列、一名韭逢、一名儿踵草、一名东根、一名水须”。在《本草经集注》中新增了一别名:“一名昌支”。昌有“多”之意,“支”为分支,“昌支”意为知母一丛丛分生很多植株。此外,《中华本草》新增不同地区对于知母的别名“蒜辫子草、兔子油草、山韭菜(辽宁),羊胡子根(河北),穿地龙、虾草(山东),马马草(山西),淮知母(四川)”。这些别名均多是根据知母植株及根茎特征而命名。

基原考证

知母为种子植物特有属,此属植物只有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一种为单属种,仅有知母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和朝鲜等地。《范子计然》云:“出三辅,黄白者善”,是对知母产地的最早记载。《本草经集注》云:“今出彭城 -今江苏徐州 ,形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枯燥乃止”,描述了知母的性状特点、产地、习性。《名医别录》曰:“知母生河内 -今河南北部, 河北南部及山西西南部地区 川谷,二、八月采根,曝干”, 描述了其产地及采收加工方法。其描述都与现用百合科知母相符。自宋代开始,知母品种开始增多,出现同名异物现象。如宋《本草图经》载:“知母,生河内山川,今濒河诸郡 -今河南荥阳、安阳等地 及解州 -今山西永济 、滁州 -今安徽滁州 亦有之。根黄色,似菖蒲而柔润;叶至难死,掘出随生,须燥乃止;四月开青花如韭花;八月结实。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中记载:“质类菖蒲而柔润有毛”。《本草蒙筌》记载:“形类菖蒲;柔软肥白有力,枯黯无功”。清代《本草汇》中记载:“形似菖蒲”;《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知母,根外黄,肉白,长数寸。原图三种,盖其韭菜者”。1856年日本江户时代的科学家饭沼慾斋著书《草木图说》中记载:“知母通名……花六瓣长披针状……一种白花”,描述了知母有六个花瓣,花的颜色为白色,与《中国植物志》中对于知母花的描述相同,即“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淡紫或白色;花被片6”。2003年《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中收载药材30类,对知母进行了本草考证和文献查考,考查结果显示历代所用知母均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对知母植物的形态描述与今用知母的形态也较为一致。

中国是知母的主要产区,其中《中药大词典》著以河北易县产品最佳,称“西陵知母”

形态特征

知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无毛,高50~100厘米。

根、茎

根状茎横走,粗0.5-1.5cm,横生地下,扁圆柱形有分枝,稍弯曲,虫体样,密布许多金黄色或黄褐色绒毛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须根着生于根状基上,须根发达。

叶基生,丛出,线形,叶长15~60厘米,宽1.5~11毫米,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上面绿色,下面深绿色,无毛,质稍硬,叶基部扩大包着根茎。

花萼由叶从中抽出,明显比叶长,约为叶长的2倍,连同花序长达50-100厘米,圆柱形,光滑无毛;散生有数枚卵状三角形的膜质苞片,花葶上部的苞片逐渐变短小;总状花序较长,长达20-40厘米,2-6朵花成簇地散生在花序轴上,每簇花具1苞片;花淡红色,淡紫色至白色,具短梗;花被片长圆状条形,6枚,中央具3-5脉,内轮花被片宿存;雄蕊通常与内轮花被片对生;花丝则与内轮花被片贴生;子房卵形,通常向上渐狭成花柱。

果实与种子

朔果狭椭圆形,长8~13毫米,宽5~6毫米,顶端有短喙,室背开裂,每室1-2种子,黑色,三棱形,两端尖,长7~10毫米,宽2~4.2毫米,厚1.7~1.9毫米,胚乳白色,半透明,含油分,胚稍弯白色,子叶1枚,圆柱形。种子千粒重7.5~8.1克。

物种分布

地理分布

知母分布于中国、蒙古、朝鲜,引种栽培于韩国。在中国主要分布大兴安岭-太行山山脉为轴的两侧,其中高适宜生长区主要分布河北、山西、北京、陕西东北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同时在陕西、内蒙古东部地区、山东中部地区、四川、河南部分地区也有知母分布。

生境分布

知母生于海拔1450米以下向阳干燥的山坡、丘陵草丛或草原地带,常成群生长。经观察发现,野生知母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为:年平均气温大多在4~13 ℃以上,最热月最高温度为25~35 ℃且全年降水量在400~800mm。

生长习性

知母为宿根植物,每年春季日均温度10°C以上时萌发出土,4~6月地上部分和地下根系生长最旺盛,8~10月地下根增粗充实,11月植株枯萎,生育期230天左右。原野生于向阳山地、丘陵及固定砂丘上,常与杂草成片混生,适应性较强,根系发达,固沙固土能力很强,喜温暖气候,亦能耐寒冷耐干早,喜阳光,在盛夏37°C的高温下生长正常,在-17°C的严冬也能在田间安全越冬。北方可在田间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在pH6~8.5的各类土壤中均能生长,但更适于山坡黄砂土和腐殖质壤土及排水良好的地方生长,常海拔高度在140m~2100m左右,也可在层深厚的小坡荒地种植,在中性壤里栽培长势旺,在阴湿地、粘土及低洼地生长不良,且根基易腐烂。花期5~8月。果期7~9月。

栽培技术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选三年以上生的植株采集成熟种子,置于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晾干便可播种。播种可分春播和秋播,春播在4月初进行,秋播在10-11月份进行,以秋播为好。按一定行距开浅沟后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中,播种后覆土盖平并立即浇水。出苗前保持湿润,10-20天出苗。

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宜在早春或晚秋进行,挖出2年生知母的根状茎,选择生长健壮、粗长、分枝少的根茎作种。将选取的根茎切成适宜长度的小段,或将芽头切下繁殖,每段需带几个芽,之后在整好的畦面上,开适宜宽度与深度的条沟,按一定株行距进行栽种,栽后覆土,镇压,浇定根水。

选地整地

由于知母属于浅根系植物,种植地宜选择选疏松、排水良好、向阳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地块。秋季深耕细耙,整平后,做成一定宽度的平畦。

抚育管理

间苗、定苗、松土除草:当苗高4~5cm时,按株距5~6cm间苗;苗高6~10cm,按株距18cm定苗。间苗、定苗后各进行一次松土除草,注意松土宜浅,以楼松地表土为度。

施肥追肥:在苗期、旺盛生长期,每亩追肥。2~3年生知母,在春季萌发前要施肥。7~8月生长旺盛期,也要注意施肥。

排灌:干早时及时浇水;封冻前灌一次越冬水,防冬早。雨后及时疏沟排水。

剪蔡:知母播种后第二年夏季开始抽花茎,在生育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养分。为了保存养分,使根茎发育良好,除留种田外,在开花之前一律剪掉花薹,这种方法可使药材产量增加15%~20%。

采收加工

在栽植2-3年后收获。分株繁殖的知母可在于翌年的春、秋季采挖,种子繁殖的知母则可在第三年采挖。采挖后除去枯叶和须根,烘干或晒干,即为毛知母。趁鲜削去根基外皮,晒干或烘干后便是知母肉。

病虫害防治

知母的主要病害的有立枯病、锈病等。立枯病的防治可通过对病区浇灌硝基苯或多菌灵稀释液或在栽前用多菌灵对土壤进行消毒。虫害主要为蛴螬,幼虫咀食根茎咬断苗或,可浇施茶籽饼或马拉松乳剂稀释液进行防治。

用途

医学药用

知母的根茎可入药,其味苦,性寒。具有泻肺滋肾、清热除烦的作用。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咳嗽,骨蒸潮热,遗精,盗汗,虚烦不眠,消渴。

工业原料

知母中所含的皂昔类成分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及其他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可用于沐浴液、洗手皂、洗发香波等化妆品中。将其晒干或烘干,商品上称之为“毛知母”;如趁鲜刮去外皮在商品上则称之为“知母肉”。折干率按30%计算,每hm2可得干品5000kg,最高可达干品7500kg。

相关研究

相关研究通过对不同来源的15批次知母未经水煎煮和经水煎煮的样品进行新芒果苷和芒果苷含量测定,发现在水煎煮条件下,知母的新芒果苷可部分转化为芒果苷,这可为知母的相关制剂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此外,相关研究采用不同工艺技术分别制备了知母皂苷元固体分散体颗粒。发现固体分散体技术可以显著地提高知母皂苷元在水中的溶出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知母皂苷元在水中溶解度差、口服后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这也可为其相关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