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风暴行动-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行动代号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是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拉克军队进行作战行动的行动代号,是海湾战争中三大主要军事行动之一。行动发生于1991年1月17日至2月27日,共持续43天。行动目的在于将萨达姆赶出伊拉克并摧毁其军事机器,解放科威特。作战以美国为首的盟国部队获胜,伊拉克完全战败并接受停战协议退出科威特告终。

1991年1月15日,联合国决议规定的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即将到来,但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却没有丝毫妥协的迹象,这令西方认为这次危机并不能和平解决。当日10时30分,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获得联合授权之后签署了文件,下令让美军向伊拉克开战,目的在于解放科威特。联军经过“沙漠盾牌”行动完成了集结。多国部队于1991年1月17日凌晨2时39分对伊拉克发动空袭,两小时后布什总统宣布代号为“沙漠风暴”的战争正式开始,在整个作战过程中,多国部队通过为期38天的空中突击对伊拉克战略目标进行空中打击,夺取了战区的制空权并协助夺取波斯湾海域制海权,为后续的地面作战提供了空中支援,在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加持下,多国部队以微小的伤亡击溃伊拉克军队获得海湾战争胜利。

沙漠风暴行动(Operation Desert Storm)标志着现代战争由工业时代走向信息化战争时期此外,沙漠风暴行动中盟军展现的新型高技术武器以及其取得的战果使各国认识到发展高技术武器以及发展国防的重要性,向世界各国世界表明未来战争将以高技术兵器为主、新式武器不断涌现、战场空间日趋立体、战场范围日益扩大、战争消耗空前巨大,在此类战争中,作战思想、作战样式、作战方法、指挥方式、作战部队组成结构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对二战以来传统的战争观念造成强烈冲击,动摇了传统军事理论的根基,世界各国由此意识到发展高技术武器为将来信息化战争做准备的必要性,世界迎来了一场以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为特征的军事变革。

行动背景

伊拉克是当时中东地区的强国,由于其与科威特之间存在领土边界纠纷以及石油争端,为达成自身称霸中东的目的,伊拉克于1990年8月2日凌晨2点出兵十万多人进攻科威特,由此引发了一场局部大规模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的行动是对国际法准则的破坏,因此联合国安理会分别于1990年8月2日以及8月6日以14票赞成、0票反对,以及13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联合国第660号以及661号决议,要求伊拉克立即撤军,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并对伊拉克实施贸易禁运。对于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伊拉克选择拒不执行并且在8月8日宣布与科威特合并。对此,联合国安理会在8月9日通过了第662号决议宣布伊拉克对科威特的侵吞无效。联合国对于伊拉克问题的处理一直持续到11月29日,在那一天联合国通过了第678号决议并向伊拉克发出最后通牒,限伊拉克于1991年1月15日前履行此前的各项决议。

相较联合国,美国对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行动的反应更为积极且激进。早在1980年,美国总统卡特便宣称:“任何试图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外来力量都将被视为对美国重大利益的攻击”,不会放任伊拉克占领海湾地区。于是美国一方面准备战争,在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后不到1小时便命令“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驶向阿曼湾、“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战斗群驶向地中海并准备进入红海;另一方面美国也在外交上争取国际合法化,说服英国、法国、意大利等西方国家采取类似举措,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对这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国)不能按兵不动,不能置若罔闻”。最终于8月7日,布什总统正式签署“沙漠盾牌”计划,美国出兵海湾。

行动准备

战前准备

美国吸取之前越南战争中战斗时间拖延太久导致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投入大量部队及资金以保证速战速决。根据美国国防部关于海湾战争的报告显示,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美国国防部为此支付的费用初步估计便达到了399亿9500万美元。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衰退期,巨额的战争费用显然会对美国财政造成强大负担,为筹集战争资金,此美国采取广泛的外交活动,争取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以及苏联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据统计,1990以及1991年美国共获得外国援助实际资金共有431亿美元以上。除此之外,在美国的多方努力下,英国于9月初实施“格兰比”军事行动向海湾地区派出第一装甲师下的第七装甲旅;法国实施“蝾螈”、“幼鹿”以及“阿蒂蒙”行动,向海湾地区部署了一万多人的部队;意大利、西班牙等西方国家以及部分阿拉伯国家派出部分军队协助美国行动;沙特为多国部队提供了军事基地。

“沙漠盾牌”行动

“沙漠盾牌”行动可分为两大阶段,分别为防御性快速部署阶段以及进攻性快速部署阶段。在防御性快速部署阶段初期,美国主要行动便是通过广泛开展外交活动获得其他国家支持,到1990年9月上旬,美军的部署行动进入全面展开阶段,更多的海陆空部队源源到达。到11月初,美国部署在海湾地区的陆军共有4个师又1个团,即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第24机械化步兵师、第1骑兵师和第3装甲骑兵团,还有一些后勤与行政部队,兵力达11.5万余人。海军陆战队有第1陆战远征部队和第4陆战远征旅等约5万人。海军共部署了70余艘舰艇(包括“独立”号、“艾森豪威尔”号、“萨拉托加”号、“肯尼迪”号、“中途岛”号和“突击者”号6个航空母舰战斗群)。空军已经拥有各型飞机约1030架,其中作战飞机590余架。美军总数达24万人。加上其他国家的部队,多国部队进驻海湾的人数达到40余万人(海湾阿拉伯国家兵力除外),舰艇200余艘,作战飞机1300余架。

通过上一阶段的行动部署,多国部队已经具备了击退伊拉克进攻的实力,行动转入进攻性快速部署阶段。在这一阶段,许多国家都在陆续增派军队。美国增派了大量军队和舰队装备,派遣第7军驻欧洲、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本土,以及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1艘战列舰,第5陆战远征旅和第3两栖舰大队,第2陆战远征部队的空中和勤务支持部队。截至1991年1月15日, 在战区的美军总数达43万,有坦克2000余辆,装甲车2000余辆,飞机1200余架,直升机1500架,舰艇100余艘(包括6艘航空舰),此后美国继续增兵,最终参战兵力总数达到54.5万;12月1日,巴基斯坦宣布增派1万名士兵参加多国部队;法国增派部队到海湾,驻军增至2万人;英国第1装甲师余部于12月下旬到达海湾区;埃及增派的第4装甲师和叙利亚的第9装甲师余部,也到达沙特的哈费尔巴廷北面阵地,构成北线联合部队的主力。截至于1991年1月中旬,多国部队的兵力达到76万,装备作战坦克3700辆,作战飞机1700多架,各类舰艇200余艘。

伊拉克的应对

面对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以及多国部队的战略部署,萨达姆并没有退缩,反而于1990年8月28日签署法令宣布科威特为其第19省将其吞并。在萨达姆看来如果迫于压力就从科威特无条件撤军,伊拉克不但一无所获而且国际地位也会一落千丈,此外萨达姆本人的统治威望也会大幅度降低,同时他对美国心存幻想,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及美国的决心,希望借助吞并科威特的事实促使多国部队退兵。基于以上考虑,伊拉克方面确立的战略目标为:制止或推迟战争爆发,守住科威特,利用多种手段,以拖待变;若发生战争也要与多国部队进行持久战,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对科威特的人口置换策略,保住在科威特取得的成果。

美国出兵海湾之后,伊拉克立即针锋相对,进行全面的战争动员。伊拉克政府向国内人民广泛宣传科威特在历史上是伊的领土,宣称“收复科威特”是“统一祖国”的“正义之举”,西方国家的出兵和国际社会的制裁是对伊拉克“内政的干涉”,号召人民为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血战到底。在政治动员的同时,伊拉克政府还宣布实行战时体制,将全国18个省划分为5个战区,并命令预备役人员转为现役。1990年10月5日,萨达姆决定在原有100万军队的基础上,再新建11个师。11月25日,伊拉克政府要求已解甲归田的农民重返军队。12月17日,伊拉克第三次征召后备役军人。通过多次动员和征兵,使伊拉克陆军从入侵科威特前的53个师增加到77个师。此外,伊拉克还组建各行政区人民军(民兵)指挥部,扩建民兵武装,实行全民皆兵。经过以上种种举措,人民军志愿人员最终人数达到800万以上。到1991年1月中旬,伊军现役总兵力达120万人(占1700万总人口的7%),装备有770架作战飞机,5800辆坦克,5100辆装甲车,3.8万余门火炮,800余枚地对地导弹。

行动计划

1990年8月4日,美国防部长切尼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尽快制定出一个进攻伊拉克的作战方案。到8月下旬,代号为“沙漠风暴”的综合作战方案初步形成,其内容为:第一阶段是战略性空袭作战,即利用空中力量打击伊拉克领土,瘫痪其领导、指挥与控制体制,使其无力增援科、伊南部的伊军;第二阶段是以科威特境内的伊空中力量为打击目标的科威特空中作战,其目的旨在夺取科威特上空的绝对制空权;第三阶段是消耗伊地面战斗力作战,以空中力量有选择地打击伊地面部队,旨在消灭伊共和国卫队,孤立科威特战区;第四阶段为地面攻击作战,即先以佯攻和有限打击牵制伊军,再以装甲部队实施突破,扩张战果,控制交通枢纽,进而切断其补给线和残余部队的退路,最终歼灭科威特境内的伊军。切尼和鲍威尔认为,“沙漠风暴”行动计划四阶段的划分是可行的,但对于地面进攻能否顺利进行还存有疑虑,要求施瓦茨科普夫拿出更详细的地面作战方案。10月初,地面作战的初步方案出台:动用1个军的兵力,发动夜间攻击。由于该计划的突破地点选在了科威特南部伊军坚固设防阵地的正面,布什和切尼指示重新制订地面作战方案。10月中旬,美军中央总部又分别拟定了运用1个军实施正面进攻和动用2个军实施迂回攻击的两个地面作战计划草案。22日,鲍威尔亲赴沙特阿拉伯,与施瓦茨科普夫等讨论了这两个方案,基本肯定了动用2个军实施进攻的方案。其后,美军中央总部便集中全力研究从西翼包抄方案。此后,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之前,多国部队的作战计划一直由美国方面单独拟定。在安理会第678号决议通过之后,多国部队的其他成员国也参与了进攻计划的制订。12月19-20日,切尼和鲍威尔详细审查了作战计划,布什总统随后正式批准了这一计划。至此,“沙漠风暴”作战计划制订完成。

行动经过

空中作战

沙漠风暴行动的空中作战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伊拉克的战略目标进行空中打击,旨在摧毁其战略能力;第二阶段为夺取科威特制空权,削弱伊军战争潜力;第三阶段为孤立主战场,为发动地面进攻做好战场准备;第四阶段为对地面作战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虽然沙漠风暴计划将进攻时间定于1991年1月17日凌晨三点,但早在凌晨2点39分时美军便派出9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拉克发动突袭并摧毁了伊拉克边境上的两座预警雷达站,为后续各国空中打击力量开启了空中通道。同时,美军也派出数架F-117A隐形战斗机对伊拉克南部的防空截击指挥中心发动攻击并摧毁了一些其他重要目标。

多国部队最初的空袭任务是,分割乃至最终摧毁伊拉克的一体化防空系统。1917年1月17日,多国部队组成第一攻击波的攻击飞机包括3个单独的机群,其中有30架F-117A 隐型战斗机。在最初5分钟内,巴格达约20个防空系统、C3系统、电力设施和领导机构等关键目标,遭到隐型战斗机的攻击。在1个小时内,另外25个同类目标以及配电站和化学武器设施也遭到袭击。不久,从位于波斯湾和红海的6个美军航母战斗群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开始袭击巴格达地区的目标。多国部队首日共发射了116枚“战 斧”式巡航导弹,袭击了巴格达及附近16处严密设防的目标,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伊拉克的发电设施及指挥与控制能力。针对多国部队的空中袭击,伊拉克采取避敌锐气、保存实力、伺机反击的策略,伊军将其大部分飞机、导弹隐藏于战前精心修筑的加固掩体中,一些掩体采用了加固导弹发射井的技术,能承受战术核武器空中爆炸的超压,虽然伴随美军加固弹壳钻地激光制导导弹投入战场,这些掩体无法再起到保护作用,但伊拉克在“飞毛腿”导弹隐藏疏散方面做的比较成功。在反击方面,伊拉克主要通过出动作战飞机以及依托雷达站、防空兵器阵地进行反击,其中伊拉克方面的“飞毛腿”导弹对多国部队的空中袭击造成了较大的干扰与打击,对此,多国部队从第三天起便抽出相当的力量应对“飞毛腿”导弹的威胁,为此不惜调用原计划攻击其他目标的飞机架次。

从第二周开始(1991年1月23日),多国部队将空袭的重点转为夺取科威特战区的制空权,进入第二阶段作战。为此,多国部队重点空袭了伊拉克空军和科威特战区内的伊军防空武器系统,对伊拉克的24个主要机场、30多个疏散机场以及防空指挥中心、雷达站和防空兵器阵地进行持续攻击,在这7天中,多国部队共出动飞机1.8万余架次,瘫痪了伊军防空系统,破坏机场跑道,摧毁375个飞机掩体-共594个,占63%和150余架飞机,使伊空军失去进攻性作战能力,取得了战区制空权。从1月26日起,大约80架伊拉克作战飞机尝试越过边界逃往伊朗,但很快遭到了多国联军的阻拦,最后被迫终止了逃亡行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掌握了制空权。

从第三周开始,多国联军集中攻击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和科威特战区的伊军,重点转向科威特战区,同时也继续对伊拉克北部和中部施压。联军部队也对伊拉克的多座桥梁、铁路调度场、燃油库以及再补给集结地发动攻击,切断了伊军的补给线,到2月4日,科威特战区补给数量已无法满足作战需要,物资的缺乏导致伊拉克陆军身体虚弱、士气低迷。此时,伊拉克军队通信指挥网也遭受了严重破坏,不得以利用派遣通信员的原始方法进行联络。为应对敌方的空中袭击,伊拉克采取了“牺牲机动能力,换取生存能力”的策略,将装甲车精心伪装,疏散配置坦克和火炮。但在2月8日,多国部队的F-111战斗机采用了“射击坦克”的新战术,携带4枚500磅(约250公斤)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找到了单个坦克目标并将其摧毁。据统计,在第三周多国联军共摧毁伊军坦克300余辆、装甲输送车约350辆、火炮200余门。到2月24日,多国联军已成功孤立了伊拉克领导集团,伊军遭受了极大损失,战斗能力也大大下降。

2月24日起,空中力量开始执行为科威特地区的地面联军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救援,直至28日上午,长达100多个小时的地面战役结束,空中作战的第四个阶段也落下帷幕。

海上作战

1991年1月18日,多国部队对伊拉克海军发起了第一次反舰攻击,从“突击”号和“中途岛”号航母上起飞的攻击机袭击并击伤了2艘伊拉克舰艇。当晚,多国部队向伊海军占领的道拉油田发起攻击,摧毁了石油平台上的防御工事,俘获了一批伊军战俘。24日,“罗斯福”号航母上的 A-6 攻击机,击毁了伊军1艘布雷艇和1艘巡逻快艇。同日,美军“海豹”突击队收复加鲁岛,俘获了67名伊军战俘。29日,英“美洲虎”式飞 机发现15艘伊拉克快速巡逻艇并立即发动攻击,击沉2艘后,其余快艇溃散。此后多国部队又击沉和重创10艘快艇。30日,多国部队在波斯湾北部的布比延岛附近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海上攻击作战。当时,以祖拜尔和乌姆盖斯尔为基地的伊拉克主要作战舰艇,企图逃往伊朗避难,但在布比延岛附近被多国部队拦截。海战持续了13个小时,伊海军3艘导弹艇受重创,另有4艘导弹艇、3艘两栖舰、1艘布雷舰被击伤,只有2艘受伤的舰艇逃到了伊朗。此战后,伊拉克水面舰艇对多国部队海运舰 队的威胁基本消除。到2月2日,伊拉克能够发射反舰导弹的13艘水面舰艇已经全部被摧毁或遭重创。通过海上作战,多国部队共击沉伊拉克舰艇143艘,破坏了伊拉克所有的海军基地以及配套的港口设施,除此之外还攻占了波斯湾北部所有的石油平台,掌握了波斯湾海域的制海权。在整个作战行动中多国部队的空中力量展现出重要作用,海军的舰载航空兵成为夺取制海权的主要突击力量,“舰机一体化”作战是夺取制海权的主要作战样式,夺取制空权成为夺取制海权的前提。

地面作战

“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地面作战开展时间处于整个行动的末期。经过此前多国部队的空中以及海上打击,伊拉克的态度也逐渐软化,1991年2月15日伊拉克宣布接受之前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660号决议,有条件的从科威特撤军。2月19日苏联提出了四条和平建议萨达姆也表示接受,之后苏联于2月22日提出伊拉克撤军方案:停火一天后撤军,21天之内完成撤军。但美国方面采取不停火、不让步、不谈判的立场,要求伊拉克方面于2月23日17时撤军,伊拉克拒绝后布什总统宣布地面作战继续进行。

兵力对比

在伊拉克的战略计划中与多国部队进行地面决战是其最重要的一环,由于伊拉克拥有一支百余万人的作战能力较强的陆军,伊拉克在科威特战区中部署了多达43个师约54.5万人的地面作战力量,在对峙战区也部署了4000多辆坦克。但经过多国部队长达38天的空袭,伊拉克的防御体系已经濒临崩溃,一线作战部队的战斗力平均损失50%,此外,长时间的空袭也使得伊拉克军队指挥系统遭受大幅度破坏,进一步削弱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与之相对,掌握制空权、制海权以及优势军事科技力量的多国部队在战区共部署了4个战役集群,沿伊沙边境及科沙边境500公里长的战线配置,从左到右分别为美军中央总部陆军、北线联合部队、美海军第一陆战远征部队以及东线联合部队,截止对伊拉克发动地面作战之前,美军地面作战部队总人数已经达到53万,加上多国部队兵力便已超过伊拉克部队。

战斗过程

综合双方实力对比,“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地面作战以多国部队占明显优势,自1991年2月24日凌晨4点开始,整个地面作战共持续四天多,约100小时。地面作战基本经过如下:

第一天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队防御体系进行突破,凌晨4时,美国海军第一陆战远征部队率先对伊拉克军队发起进攻并成功打开两个缺口,突破伊拉克第一道防线后第一陆战远征队采取“蛙跳”战术,绕开设防的坚固目标,将肃清楼房和阵地的任务交给后续的阿拉伯军队,到当天午夜,多国部队推进30余公里,俘虏伊军上万人。面对多国部队的进攻,伊拉克军队只能做到有限反击,多数部队只能撤退或投降。

第二天多国部队继续发动进攻并向伊拉克纵深推进,位于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伊拉克军队作战地带正面的伊军第3军丧失了战斗力,位于北线联合部队和美第1陆战远征部队正面交界处的伊军第4军也遭受重大损失,其所属第20、第30步兵师丧失战斗力,第21和第16步兵师则向阿里塞莱姆机场败退,位于美第7军正面的伊军第7军5个师被孤立,丧失了作战能力,多国部队共俘虏伊军3万余人,伊拉克军队只得全面收缩。

第三天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军队实施纵深包围,美第18空降军将进攻矛头转向东北方向,直逼幼发拉底河谷。美第24机步师直扑杰利拜和泰利勒的伊军机场,遭到伊军第47和第49步兵师、共和国卫队的尼布查德尼扎尔步兵师和伊军第26突击旅的顽强抵抗。然而随着夜幕降临,美军在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带有夜视器材和各种防护装置的坦克、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车,以及 AH-64攻击直升机的精确火力打击下,美军终于突破了伊军防线,歼灭或俘获了大批伊军。同时,法国第6轻型装甲师夺取了预定的目标,并担负起掩护战区左翼安全的任务。美第82空降师则继续掩护第18空降军后方地域。第101空中突击师的第3旅继续封锁巴格达至科威特战区的主要交通线。至此,多国部队切断了幼发拉底河谷的交通线,阻止了伊军向科威特战区的增援,完成了对伊拉克南部和科威特境内伊军的包围。

第四天多国部队向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推进,当日上午,多国部队中第24机械化师攻占了杰利拜机场和泰利勒机场,尔后向东挺进,矛头直指8号公路。中午12时,美第101空中突击师到达“蝰蛇”前方作战基地,并抵达巴士拉西北的哈马尔堤道。美军摧毁了数百辆伊军车辆。美第7军则投入全部作战力量,展开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第3装甲师、第1机械化师、第2装甲骑兵团和英国第1装甲师,向伊共和国卫队的塔瓦卡尔那师、麦地那师和汉谟拉比师等发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联合进攻。第3装甲师突破伊军防御阵地,攻入科威特境内,使伊第10装甲师彻底崩溃。第1装甲师与伊军共和国卫队的塔瓦卡尔那师、麦地那师和阿德南师进行激战,首先击溃了伊第12装甲师的抵抗,尔后又协同第3装甲师歼灭伊第10装甲师。英国第1装甲师则歼灭了伊第52装甲师,并重创伊军3个步兵师。随后,美第7军继续向东攻击。第1机械化师在连接巴士拉与科威特市的南北公路上建立了阻击阵地,彻底切断了伊军北逃的路线,多国部队也在当天实现解放了科威特目标。此后,多国部队停止进攻,在第五天致力于清理战区内伊拉克残余军队,海湾战争结束。

图片资料来源于

伤亡情况

与历史上的战争相比,“沙漠风暴”行动造成的人员伤亡是十分轻微的,这与多国部队利用优势力量占据战争主动权并实施准确打击有关。在美军方面,据1991年6月24日官方发布的公告显示,“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军阵亡148人,负伤458人;非战斗死亡138人,非战斗负伤2978人;多国部队中非美军部队阵亡192人,战斗负伤318人。伊拉克军队方面,由于伊拉克行政部门遭到摧毁,有的师被歼灭而有的师遭到歼灭性打击以及大量官兵开小差的情况,其准确伤亡已难以统计,根据美国国防部报告,伊军伤亡人数约为10万人,损失坦克3847辆,火炮2917门,装甲车1450辆,飞机324架。

结果分析

“沙漠风暴”行动以多国联军的胜利而告终。空中力量、领导指阵能力、战术水平以及所有后勤保障设施在此次行动的取胜发挥了重要联动作用。从1991年1月17日到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部队经过四阶段作战,结合空中袭击和地面行动大大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防御力量,伊拉克最终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战协议并且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各项协议,“沙漠风暴”行动取得了胜利,海湾战争也到此结束。

在战略决策上,伊拉克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没有正确认识到美国对于维护自身在中东地区利益的决心,也对多国部队实力存在认知上的偏差,基于这些错误的认知,伊拉克希望如越南战争一样将美国拖入战争泥潭,以此拖垮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保护自身在科威特的利益。而以美国则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迅速夺取制空权、彻底摧毁敌地面军事力量,为此不惜投入大量军队以及高技术武器,将军队统筹权力交由多国联军指挥官统一调度,此外美国也通过外交活动取得广泛的国际社会支持,进一步减轻了自身出兵海湾的压力;

在战术思想上,伊拉克的作战指挥较为呆板僵化,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面对强大的多国部队,伊拉克方面始终没有改变自身既定战略也未表现出相应的灵活与妥协,其军事思想仍停留在传统的人海战术以及阵地战层面,希望通过阵地决战的方式与多国部队进行作战。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整场战争中采取统一指挥、协调作战的作战方式,充分发挥了自身在空中力量以及军事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依托先进军事技术,美国发展形成“空地一体战”的先进军事思想。

在士气心理上,在海湾战争爆前,美国就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利用宣传工具来控制舆论。美国在战前向驻科威特的伊军散发传单和录像带,来反对伊拉克市政府并宣扬美国军事实力的强大,试图攻破伊拉克士兵的心理防线。在沙漠风暴行动的空中作战第三阶段,多国联军部队切断了伊军的后勤补给和通讯,令驻科威特的军队没有充分的物资和信息设备,大多士兵身体虚弱,士气低迷。反观美国方面却是十分重视己方士兵心理状态,不仅在战前就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介大肆报道伊拉克政府的罪行,激起士兵对伊军的反抗情绪,美国各阶军政要员也常奔赴前线与士兵共庆节日与胜利,并现身说法鼓舞军队士气。

在多重因素叠加之下,伊拉克最终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的强烈攻击,约有40个师被摧毁、损失飞机150架、击毁舰艇57艘,而多国联军部队仅伤亡失踪600余人、损失飞机49架、击毁舰艇2艘,相较之下,多国联军部队以极小的代价使伊军遭受惨败。

行动影响

“沙漠风暴”行动作为海湾战争中的作战行动其直接影响便是击溃伊拉克军队使得海湾战争以盟军一方的全面胜利而告终,在行动中多国部队展现出的高技术武器装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军事思想对世界各国军事领域产生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军事领域变革。

沙漠风暴行动在战略理论、战术思想、武器装备等方面都带来了新的内容。首先,沙漠风暴行动是对约翰·沃登“五环理论”(又称“新空中制胜论”)的具体运用。“五环理论”是由“空中制胜论”衍生而来,根本思想还是在于依靠空中力量来获取战争的胜利,加上空中作战可以灵活地调整战役规模的大小,且步伐紧凑,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战争带来的人员伤亡,降低战争的不良影响,“五环理论”的具体实践推动了现代作战理论走向成熟。其次,提供了新的战术思想。美国依托武器装备优势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战术弥补兵力的不足,在伊拉克强大的军力下依然能有效打击,“非接触性作战”理论得到了有效实践,给当今世界军事战略提供了借鉴与启发。除此之外,此次行动使电子战成为未来空战的必要手段之一。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空中作战时率先发动了电子战,利用先进的电子装备,将侦察、干扰、监视与突击融为一体,大大减少了联军飞机的战损率。使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充分认识到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电子能力建设。目前全球电子战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战略、技术、装备、实战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这也动摇了传统军事理论的根基,使人们认识到一种全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形式即将出现,提醒人们一场新的军事变革已悄然到来。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