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雪(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王飞雪,男,1971年1月出生,国防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1982年至1988年王飞雪中学就读于长汀一中,

1988年8月考入国防科技大学。

工作经历

1998年博士毕业留校任教至今,于1999年和2002年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2003年遴选为博士生导师,是当时全军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之一。现为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生导师。

社会任职

担任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顶层设计专家、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科技专项导航技术专家组组长、中美、中欧、中俄卫星导航兼容与互操作技术工作组(TWG)专家,863专家、专业领域多个期刊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军队科技进步奖评委、党的十九大代表。

人物事件

长期奋战在我国卫星导航事业的最前沿,和团队一起攻克导航信号快速捕获、短时高精度测距、强抗干扰能力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为建设我国独立自主的北斗系统做出了卓越贡献,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一台便携式用户机,世界领先的监测接收机、精密测距码模块及注入系统、星载上行测距终端等星地设备。少年时代,被国防科大“胸怀祖国,团结协作,志在高峰,奋勇拼搏”的银河精神深深吸引。

1988年,被中学推荐上北京大学。但心怀从军报国志向的他最终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最终选择了国防科大。那时,国防科大是军校但学员不是现役军人,毕业分配可以到军队也可以选择到地方。王飞雪毅然选择了前者,留在国防科大攻读研究生。

1999年,因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博士毕业仅一年就被破格提升副高,三年后评为正高。

1995年,正在建设中的我国北斗导航系统遇到了瓶颈技术问题,经过国内专家十年攻关未获突破。看到攸关国家安全的工程受阻,年仅24岁、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他主动请缨,奋力攻关,和团队一起成功研制出“北斗一号”全数字快捕与信号接收系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技术的国家。此后,他和团队一起,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实用型“北斗一号”用户手持机,现扩展形成7大系列20余种,并批量生产装备部队,在抢险救灾、海上救援、边防巡逻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北斗二号建设任务中,他和团队承担卫星载荷、地面运控等30余个项目,是北斗上百家单位中承担数量最大、技术最全,国内唯一同时承担系统核心体制、卫星关键载核、运控主体设备研制任务的单位,为北斗二号工程顺利建设、面向亚太地区开通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北斗系统创建之初,采用与GPS完全不同的技术方法,成功建立起用户机和卫星、地面系统之间完整的通信渠道,使北斗系统既具有GPS导航功能又具有GPS没有的短信收发功能,10多年来,他和团队先后攻克先进导航信号设计、高精度测量、导航抗干扰、导航应用与测试等先进技术,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监测接收机、精密测距码模块及注入系统、主控站测量及通信系统、RDSS业务信号收发分系统、时间同步注入站、星载上行测距终端等星地设备,其中导航接收机是最早可同时接收我国北斗、美国GPS、欧盟Galileo和俄罗斯GLONASS三种信号体制的设备。2005年,入选国家教育部的“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获得荣誉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