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溪村-湖北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下辖村

楠木溪村位于宜昌市城郊,点军区联棚乡南部,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是平地到丘陵到山地过渡的地貌,拥有土地总面积12平方公里,现辖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10户,总人口1362人。

该村有农户9户,乡村人口29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4人。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人,享受低保5人。该村有党员总数1人,为男性党员,有团员1人。

基本情况

楠木溪村委会距点军区人民政府11.3公里,距夷陵长江大桥南引桥8公里,联棚集镇4公里,西坝至联棚班车直达,早上6点至下午5点40分每20分钟一趟,途经东方超市、铁路坝、长途汽车站、北山坡、五龙、联棚集镇。境内有石门洞风景区,为宜昌古八景之一,距村委会6.3公里。文佛山风景区地处文佛山林场,楠木溪村乃必经之路,离村委会6.7公里。

楠木溪是典型的高山农业村,支柱产业以柑桔、四季水果为主。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以文佛山贡柑、文佛山香桃、楠木溪杂柑等为主导产品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

景区介绍

石门洞为宜昌古八景之一,位于干溪上游处。据《东湖县志·山水图》载:“近筐覆山有洞豁然天开,旧有两石垂下如门,故名石门洞。石罅中清泉流出,潴而为潭,冬瘟夏凉,旁一小石,洞形蜿蜒如游龙绕潭而昂其首”。传说道教始祖张三丰曾在此修炼,并留下了手书真迹;明朝洪武八年,久旱不雨,一些庶民用石门洞的水求雨,很灵验,故又称“龙王洞”或“灵洞”,并得到朱元璋皇帝的“御赐灵济”的美名。以后600余年,石门洞成为万民朝拜,有求必应的“灵洞”。

文佛山又名筐覆山、鸡罩山,他“融合历史与自然为一体,集宗教与尘世于一身”,是观光旅游、休闲避暑、野外采风、娱乐健身、资源考察,以及体验民风民俗等多功能生态旅游胜地。景区分岩洞区、林茶区、佛教文化区和大溪河谷走廊,总面积30平方公里。几百年来,文佛山香客盈门,佛光兴旺,远近闻名,享有“文佛仙山”之美称。

自然资源

该村有耕地总面积45.亩,人均耕地1.67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6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69亩,主要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1亩,荒山荒地139亩,其他面积40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6年底,已实现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全村有9户饮用井水。有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4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户。该村到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0公里。全村共拥有摩托车2辆。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0亩,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69亩。该村到2006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有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6.3万元,占总收入的29.55%;畜牧业收入7.02万元,占总收入的32.93%(其中,年内出栏肉猪25头,肉牛15头,肉羊50头);林业收入6.2万元,占总收入的29.08%;工资性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4.69%。农民人均纯收入16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0人(占劳动力的34.48%),在省内务工4人,到省外务工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粮食、烤烟、核桃、茶叶,主要销售往省内。2006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6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8.14%。该村发展花椒特色产业,计划发展花椒产业。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9户,乡村人口29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4人。其中农业人口29人,劳动力15人。该村农户全部为彝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人,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该村距离村委会卫生所8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农户9户。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中山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公郎中学、南涧二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6公里,距离中学20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人,其中小学生2人,中学生2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6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有固定资产0.8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

该村有党员总数45人,3个党小组。村党支部班子3人,村委会干部4人,共计4人,其中3人为交叉任职。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