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茅-仙茅科仙茅属植物

仙茅(拉丁学名:Curculigo orchioides Gaertn.),仙茅科仙茅属植物,又名地棕、独茅、山党参。仙茅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温暖、阴凉、湿润,耐荫蔽和干旱,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生长旺盛。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至日本,在中国分布于福建省、贵州省、江西省等地。

仙茅根状茎呈圆柱状,长可达10厘米。叶呈叶线形或披针形,叶顶端长渐尖,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花呈黄色,花茎被柔毛,苞片呈披针形,总状花序通常由4-6花组成,呈伞房状。浆果近纺锤状,顶端有长喙,其种子表面具纵凸纹。其花果期为4-9月。

仙茅作为一种药用植物,药用历史悠久,仙茅的干燥根茎可作为药材出售,具有行血消肿、益精血、强筋骨、补肾助阳的功效。此外,仙茅还可以作为原材料进行研制加工,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历史记载

仙茅的药用信息最早记载于唐末五代时本草学家李珣所撰著的《海药本草》,李询记载仙茅“生西域”,名为“阿输乾陀”,“叶似茅,故名曰仙茅”,说明仙茅最初生于西域,之后蜀中皆有种植及使用,同时还描述了仙茅的形状和生态学特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仙茅”为正名将其收入《本草纲目》草部,并释名独茅、茅爪子、婆罗门参。

形态特征

仙茅根状茎呈圆柱状,粗厚,直生,长达10厘米,径约1厘米。

仙茅叶呈叶线形或披针形,大小变化甚大,长10-45厘米,宽0.5-2.5厘米,叶顶端长渐尖,其基部渐狭成短柄或近无柄,两面散生疏柔毛或无毛。

仙茅花呈黄色;苞片呈披针形,长2.5-5厘米,具缘毛;总状花序通常由4-6花组成,呈伞房状;其花梗长约2毫米;花被片呈长圆状披针形,长8-12毫米,宽2.5-3毫米,外轮背面有时疏生柔毛;花茎短,隐藏于叶鞘内花被管纤细,长2-2.5厘米,有长柔毛;花药呈长圆形,基部两裂,雄蕊六枚,花丝长2毫米;子房长而狭被疏长毛,柱头三裂;花两性或有时为杂性。

仙茅的浆果近纺锤状,长1.2-1.5厘米,径约6毫米。其种子近球形,表面有波状沟纹。

物种分布

仙茅在世界上分布于东南亚各国至日本。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贵州省、江西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地区。

生长习性

仙茅喜温暖、阴凉、湿润,耐荫蔽和干旱,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林中、草地或荒坡上生长旺盛。在排水效果好、透水性强、土壤松散、腐殖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中能够良好生长。其花果期为4-9月。

繁殖方式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每年9月采集隐藏在仙茅叶鞘内的果实,将果实内的种子搓出来后,将种子储存在湿润的细沙中,放置室内,于次年3-4月份播种。仙茅幼苗发芽后,应该加强管理,及时把生长出的杂草拔除,适当追加肥料、排出积水。经过两年的栽培后,这些幼苗就可以种植了。

根茎繁殖

在收获人工种植的仙茅或采收野生仙茅后,应该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的根茎作种,把选出的根茎进行切割,将切好的根茎进行育苗,在根茎的切口处涂上草木灰,然后直接埋入土壤中,保持土壤湿润,很快新的植株就会发芽。出苗后,及时进行除草施肥管理,培育 1~2 年后可以种植。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不受季节和环境条件的限制,应该选取仙茅根茎上的幼叶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产生愈伤组织后,需要转入M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可以生出芽和根。当苗和根长到一定长度时,将苗移栽到细沙或珍珠岩上。

栽培技术

选地与整地

土地选择对仙茅的成活与收益十分重要,为保证仙茅的生长,阳光充足、取水方便、土壤肥沃、能够良好排水的土地一般会被选择。春季将刨后的林地耙平,深翻起垄并对林地的树枝进行修剪,保证树林的透光率达到15%~20%。苗地的修建要求平整,保证仙茅能够生长整齐,从而体现集约化栽培模式。仙茅苗地之间及四周应挖好排水沟,从而保证排水通畅。

田间管理

种植第一年,幼苗返青后进行可以第一次除草松土,以后每个季度进行一次除草,用手拔除田间的杂草。追肥每年进行 3~4 次,为保证仙茅品质, 应尽可能不施用化肥和农药,肥料的使用应该以农家肥为主,为使仙茅能够充分吸收利用肥料,可以在叶面喷洒施加微量和稀土元素。仙茅在不同季节对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应根据季节变化以及降水量的多少,适时开展防旱排涝工作。

病虫害防治

由于果树和仙茅所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不同,用药品种也不同,所以需要尤其注意果园地的病虫害防治,在用药时要慎重。林下种植仙茅的环境与仙茅生长的野生环境十分相似,很少发生病虫害,仙茅的品质易得到保证。但在防治树木病虫害时要注意不要对仙茅造成药害。

采收加工

中药材的采收十分严格,需遵循适时原则。因为仙茅的药效成分仙茅苷在仙茅中2年以上才有所积累,所以仙茅一般在栽种后3年秋冬季节才能进行采收,从而不影响仙茅的质量。采收时需要把仙茅全株从地里挖出,把仙茅上的抖去泥土,除尽残缺的叶片和须根,可以在太阳底下晒干或者选择机器烘干。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仙茅的干燥根茎可作为药材,供不应求,经济价值高。仙茅还可以作为原材料进行研制加工,可以制成如保健酒、仙茅超微饮片等等的相关保健食品,也可作为时尚蔬菜进行栽培,以供人们食用。

药用价值

仙茅多被用作药用,具有行血消肿、益精血、强筋骨、补肾助阳的功效。其味辛,性热、有毒。常用于痈肿痛、肾阳不足、阳痿精冷、筋骨痿软、腰膝冷痹、阳虚冷泻等症。在临床应用方面,仙茅对治疗骨质疏松症、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高龄阳痿、绝经后关节炎等病症均有效果。

相关研究

自唐末五代《海药本草》有记载以来,历代古籍对仙茅的毒性记载有微毒、小毒、有毒等差异,但都在有毒的概念下使用。明清本草著作中都记载了仙茅为“有毒”,历代医家经过实践观察后,证实了仙茅以“有毒”作为治疗作用之外的不良反应的概括。清代以后的本草记载仙茅辛热。此特性从中医的角度看来即称之为”偏性”,从广义的毒理学来说,这种“偏性”也可称为毒性。因此可以得出,仙茅的毒性与其偏热性有明显的关系。

现代毒理学表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推荐每日剂量情况下,仙茅的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根据历代本草对仙茅毒性的认识,推测仙茅的毒性主要由于其辛热之性引起。需要采用现代技术进一步探究仙茅的辛热之性,阐明毒性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从而在临床应用方面,能够更加安全有效的应用仙茅,为其炮制品提供科学依据。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