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八景-广州市的八种名胜景点

“羊城八景”,指广州的八个著名景区景点,自宋以后,各不相同,各有特色的“羊城八景”已被评选过八次。

广州自宋代开始工商业就发达,加上富民思想的普及,市民和外商都喜欢风景名胜,这是始创羊城八景的社会基础。宋代八景为“扶胥浴日、石门返照、海山晓霁、珠江秋月”等景点。宋、元八景大致相似,明代一反前朝,以广州附近为八景选择地点。清代八景选景内容较广,包括神话传说、山水美景和建筑景观。1963年元旦,《羊城晚报》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首次评选出自1949年后的“羊城新八景”。1986年,广州市评选羊城八景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新羊城八景”。这次评选更注重文化内涵和时代进步。2011年,“羊城新八景”评选再次发起,5月18日,最后评选新八景为“云山叠翠、珠水流光、越秀风华、古祠流芳、塔耀新城、科城锦绣、荔湾胜境、湿地唱晚”。

“羊城八景”体现了广州上千年历史演变凝聚和沉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古今历代“羊城八景”是广州的宝贵财富,要重视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这对于今后建设青山、碧水、蓝天、花城具有重大意义。

产生发展

社会背景

“八景”的产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首先,是与古人崇尚山水风貌的传统密切相关。中国的山水文化传统历史悠久,从孔子开始,就有“山水比德”。后来隋唐的兴起的山水田园诗等大抵都体现了古人对山水的热爱,使山水花草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次,是与古代文人墨客的号召密切相关。

“八景”的提出以及筛选,在古代一直没有系统的机构负责,往往是由有影响力的文人发起,群众响应这些文人的号召,加以传颂,使之被确定下来。再次,“八景”的形成与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随着财富的积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八景”的评选正好寄托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

“羊城八景”特指广州的八个著名景区景点。自宋以后,广州评选“羊城八景”历代相沿,从不间断;截至2023年总共选出了八次。“羊城八景”产生即是反映了广州这座城市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也是广州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历史演变

广州自宋代开始工商业就发达,特别是对外贸易相当繁荣;加上富民思想的普及,城市生活活跃,市民和外商都喜欢风景名胜,这是始创羊城八景的社会基础。宋代八景中,除光孝菩提外,都与水有关,可见当时重视水文化的特色,而且景点多在城外,城内只有光孝菩提一景。明八景除保留越秀山和珠江外,其余全为新景点。宋、元八景大致相似,明代一反前朝,以广州附近为八景选择地点,不必求于远郊景色;这反映明代重视对外贸易,当时广州重视城区建设和经济发展,所以已有定期外贸集市,出现了许多商业行会,贸易繁荣活跃而且具有相当的规模。明代八景几乎都限广州城区,西关平原的开发似乎已更进一步,荔湾渔唱的人选便是明证。清代却又向东西郊区发展,东海鱼珠和西樵云瀑两景,即远离广州城。清八景选景内容较广,包括神话传说、山水美景和建筑景观,地点涵盖城内、城外甚至远郊,可见当时择景之全面周详。

1963年元旦,《羊城晚报》通过读者投票的方式,首次评选出自1949年后的“羊城新八景”。这次评选首开社会各界集思广益、论“景”选“景”的先河,成为当年广大市民文化生活中的一大盛事。最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戏曲作家和演员通力合作,创作和演播歌颂“羊城新八景”的八首粤曲,不久后录成唱片,影响巨大。23年后,也就是1986年3月29日,广州市评选羊城八景委员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新羊城八景”。这次评选,是根据“既能反映广州历史、文化传统和时代风格。这次的新八景,增加了革命史迹“黄花浩气”和城市现代景观“流花玉宇”,更注重文化内涵和时代进步。

2002年7月26日,“新世纪羊城八景”揭晓;这次评选比较注重景段、罱区、景观的选择,按照历史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原则,对现代景观更为侧重。除保留具有南国特色的景观和建筑以外,也突出新面貌、新建筑和新景观,如“天河飘绢”、“五环晨曦”,体现了广州近几年加快向东向南的拓展步伐,而“莲峰观海”则预示广州迈向“山城田海”的海滨城市新格局。

2011年,“羊城新八景”评选发起,这次的评选以珠三角为核心,辐射整个广东,甚至得到了全国多个省市居民的热烈响应。5月18日,最后评选结果为:云山叠翠、珠水流光、越秀风华、古祠流芳、塔耀新城、科城锦绣、荔湾胜境、湿地唱晚。对照2002年“八景”,这“四老四新”的景点,是传统与现代相映生辉,新入选的景点也是羊城百姓肯定“十年蝶变”的最佳注脚。

八景命名

“八景”的评选过程中,往往脱颖而出的是自然和人文和谐搭配的景观,脱离文化,纯粹风景的景区一般很难受到人们的追捧。因此,在“八景”的命名方式上,不少学者认为是套用了成语的结构模式,采取四个音节的形式,成为“四字格”。有的学者认为是由场所或者地点加上时间或自然现象构成。还有的学者认为“八景”的命名前两个字点名具体的描述地点,后两个字多为修饰,更进一步说明和渲染其状态。总体来看,“八景”的选择主要是人文与自然双重景观,包括历史名胜、文化遗址、道观寺庙等;而对“八景”的命名,一般都以一个动宾结构的四字词语出现,不仅要表达出该景大致为何景。还要体现该景最显著的特色。

历代八景

自宋代开始就有评选羊城八景,历代相延,共评选8次。

参考资料:

八景特点

回顾宋代至今羊城八景的演变全过程,可以从中窥探八景演变的特点。

首先,从侧面反映广州城市的变化和发展,尤其是城区的范围影响取景。宋代的广州,城内仅“光孝菩提”一景,其范围较今天为广。元八景中前四景与宋代相同,说明元代广州城市的发展与宋代相差不大。进入明代,明代合三城为一,又扩展城北上越秀山,城南至海,东城扩至今大东门,于是明八景一改前朝只限于广州市区为选景地点,连远郊的白云山也弃而不取。在50年代广州的市政建设中,本着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宗旨、市民用自己的汗水挖出市区的四大人工湖,1963年入选八景的“东湖春晓”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改革开放以后,1986年入选八景之一的“流花玉宇”正好反映了这一巨大变化。2011年,“羊城新八景”再次发起评选,最后评选结果更是传统与现代相映生辉,新入选的景点反映了羊城上千年的蝶变。

再次,人工景点的增删与经济、政治变迁息息相关。还受到市民们审美意识的影响。先追溯宋代羊城八景之一的“菊湖云影”,菊湖是当年城北的人工湖。宋代广州城和今天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个人工湖的存在。今天中山纪念堂、省人民政府、小北花圈一带,是宋代广州城的北郊,曾经是个低洼的地方。

最后,自1949年起,广州人的革命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在羊城八景中都有体现。广州起义烈士陵园,以“红陵旭日”的命名,分别于1963年和1986年两次入选羊城八景。它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陵园,里面有山有水,文化内涵丰富,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亦设在园内,是一个寓教于游的旅游景点。黄花岗以“黄花浩气”和“黄花皓月”的名称分别于1986年和2002年的入选羊城八景。

羊城新八景

2002年“新羊城八景”

2001年8月23日开始,“新世纪羊城八景”经来自广州地区市政、规划、园林、建筑、旅游、文化、文博等各方面20多位专家评审,62万市民参与推荐投票,从30个候选景点中,精中选精,最后经历时一年的多次反复论证,终于使优中更优者脱颖而出,选出2002年版羊城八景。

2011年“新羊城八景”

2011年,“羊城新八景”评选发起,这次的评选以珠三角为核心,辐射整个广东,甚至得到了全国多个省市居民的热烈响应。最后评选结果为:云山叠翠、珠水流光、越秀风华、古祠流芳、塔耀新城、科城锦绣、荔湾胜境、湿地唱晚。

相比较2002年“八景”,保留了云山叠翠、珠水夜韵、越秀新晖、古祠流芳四景,其中珠水夜韵、越秀新晖两景名称分别改为珠水流光、越秀风华。新增加四景为:

社会意义

广州不仅有2000多年历史演变凝聚和沉淀下来的人文精神,更有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经济奇迹。羊城自然风物与人文精神结合最圆满的要数“羊城八景”。古今历代羊城八景是广州的宝贵财富,特别是对至今仍然存在的景点,要重视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这对于今后建设青山、碧水、蓝天、花城具有重大意义。

“八景”现象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和各个地区的特色、人民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丰厚内涵。“羊城八景”不仅“山川融结,钟灵孕秀”,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自然与文化的宝贵遗产。人们对景点的选取从以山水景观为主到自然与人文双重景观相结合,景观的地理分布也逐渐从城外走向城内。“羊城八景”的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有山水文化类的、有人文景观类的、有生态休闲类的,也有现代科技类的。“羊城八景”既是广州这座城市的形象标志,也是传承广府文化的重要手段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