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层-佛学术语之一

意识层是指一种佛学术语,在佛学中,人一共有九层意识,前八层意识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和阿摩罗识,通俗意义上的意识层是指人的第九层意识阿摩罗识。

大脑中的意识层

意识层是否存在,这一直是以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关于意识层的用处,众说纷纭。潘洪范教授认为,意识层只是存在,但并不起作用。何瑞教授却不赞同这个观点,他认为意识层对人的下意识动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和影响。现在,我们只能等待着教授们能隔日我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种类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分别是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

意识

能具体而详细的分别、分析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等相对的境界。

末那识

前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具有见闻觉知的作用,但不作主,处处作主的是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具有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体性。

末那识的这种思量作主——遍计执性,分分秒秒都不休息的,它不断地在执取一切法,不断地攀缘一切法。不管是在清醒的时,或者于闷绝等五位中,它都是不断地想要作什么,不甘于寂寞,不愿处于无为的状态之中。

末那识虽然具有处处作主,恒审思量的特性。但它本身的分别能力却是很差的,它必须借着前六识的帮助,要在意识心具体的分析善恶、美丑、冷热、利弊等之后再去作决定所采取的行动。人对于一切事物,比如肚子饿了、睡醒了、身体痒时……经由意识心的分析之后,都必须由末那识去作决定——是否吃饭、是否起床、是否抓痒,然后才会有下一步的行动。在没有经过意识心的分析前,末那识往往会依过去的习气运作。(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很小就喜欢寺庙、佛法的原因,末那识依过去生修学佛法所形成的习气所使)。

阿赖耶识

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禅宗祖师开悟明心所悟所明的心,又名:真如、法身、种子识、如来藏、无住心、异熟识、无垢识、庵摩罗识、本来面目等等。

阿摩罗识

阿摩罗识”意译为“清净识”、“无垢识”,或称真如心、自性清净心、净菩提心(菩提即觉悟之意)、实相心、佛性等。阿摩罗识又称第九感,众神的意识。

相关作品

潘洪范教授

潘洪范教授是中国最早一批开始着力于研究意识层的学者,他毕业于加拿大乔治亚学院的深海爆破系,长期在海底工作的他常常产生一些幻觉,而这些幻觉却恰恰发生在了现实生活中。这使得他对意识层这个在中国尚未有人提出的观点产生了极大兴趣。可惜的是他本人除了在他的博客上发布过一些研究成果外,并没有其他书籍出版。

潘洪范教授的主要观点是意识层是天生的,是来自于冥冥之中一些神秘的力量。他有这种观点也有可能与他长期研究日本国粹有关。

潘洪范教授的学说被研究者简称为潘说

何瑞教授

何瑞教授是潘洪范教授大学校友,于潘洪范有着极其相似的爱好。毕业后于潘教授共同研究意识层。他的观点是意识完全是人为因素。是人本身的习惯以及想法使然。但因为他并没有对其学说做出足够解释,所以大家广为流传的依然是潘教授的学说。

王忠仁教授

2008年7月8日,神经学专家,加拿大狐首大学王忠仁教授在其住所发表了《关于意识层及其形成结构的初步解析》,并为各专家学者关注。

王忠仁教授首次将人类大脑构造因素加入意识层中。这对潘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大大赞同了何说,并对何说进行了科学的解释。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至今最权威的解释意识层的书籍。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