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a酸(用于治疗痤疮的药物)

维生素a酸(vitamin A acid)又称维甲酸(Tretinoin),分子式为C20H28O2,是体内维生素A的中间代谢产物。影响骨的生长和上皮代谢,可能具有促进上皮细胞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作用。适用于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扁平疣、毛发红糠疹、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等皮肤病。维A酸可显著抑制实验性粉刺生成,通过调节毛囊皮脂腺上皮角化异常过程去除角质栓,从而起到防止及消除粉刺皮损作用。偶见不良反应,外用可导致局部红斑、脱皮、灼伤感和刺激症状;口服给药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口干、唇炎、皮肤脱屑等,并有较强的致畸性。

患寻常痤疮处部位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轻轻涂于患处。银屑病、鱼鳞病等皮疹位于遮盖部位的可一日1~3次或遵医嘱。用毕应洗手。用于皮肤疾病治疗的口服用量为一日2~3次,每次10mg。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口服用量为按体表面积每天45mg/m2,每日最高总量不超过0.12g,分2~4次服用,疗程4~8周。根据治疗反应调整用量,达完全缓解后,还应给予标准化治疗。

医学用途

适用于寻常痤疮、脂溢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扁平疣、毛发红糠疹、黄褐斑、雀斑、老年斑等皮肤病。

适用于痤疮、扁平苔藓、白斑、毛发红糠疹和面部糠疹等:可作为银屑病、鱼鳞病的辅助治疗,也可用于治疗多发性寻常疣以及角化异常类的各种皮肤病;还适用于癌的预防及治疗癌前病变,如口腔黏膜白斑、喉乳头状瘤、发育不良症等。皮肤恶性肿瘤如鳞癌、基底细胞瘤、蕈样霉菌病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药理机制

维A酸显著的药理活性之一是诱导表皮增生,使颗粒层和棘细胞层增厚,受作用的表皮细胞可见到DNA合成和丝分裂指数增加。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在表皮细胞分化后期通过影响K1、K10角蛋白酶解,影响丝聚蛋白原至丝聚蛋白过程及交联包膜形成促进表皮颗粒层细胞向角质层分化。维A酸可显著抑制实验性粉刺生成,通过调节毛囊皮脂腺上皮角化异常过程去除角质栓,从而起到防止及消除粉刺皮损作用。

维A酸可影响黑色素细胞的黑色素生成,对酪氨酸羟化酶、多巴氧化酶及二羟基吲哚氧化酶等三型催化酶活性都有抑制作用,从而降低黑色素形成、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维A酸对正常人黑色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成分都无影响。

当皮肤发生生理性老化、或受药物、紫外线辐射及创伤伤害时,维A酸可纠正或预防有害因素对真皮结缔组织生化成分及形态结构引起的异常,刺激皮肤细胞外基质蛋白合成,在真皮上部加速形成新的结缔组织带,并可提高伤口部位的张力强度。维A酸对正常皮肤胶原合成无影响。此外,维A酸对白细胞趋化有抑制活性,从而起到抗炎作用。全反式维A酸对皮脂腺及其分泌无直接影响。

药代动力学

外用可有少量经皮肤吸收,吸收后与维生素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和活性形式相同,它主要是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葡萄糖醛酸酯代谢物而排出体外。约有外用量的5%随尿排出。

口服吸收良好,2~3h达血药峰值。吸收后与维生素A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和活性形式相同,主要是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葡糖醛苷代谢物而排出体外。本品主要在肝代谢,由胆汁和尿液中排出。

风险与禁忌

禁忌与慎用人群

①禁用于妊娠期或即将妊娠的妇女。育龄期妇女或其配偶在开始服用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年内应采用有效的避孕措施。②哺乳期妇女禁用。③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④眼部禁用。⑤有皮肤上细胞肿瘤(皮肤癌)个人史或家庭史的病人禁用。⑥破损、皮炎、亚急性皮炎、湿疹样或太阳灼伤区皮肤禁用。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药物相互作用

不能与四环素及维生素A同时使用。与光敏感药共用有增加光敏感的危险性。与过氧苯甲酰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外用有配伍禁忌。

用药须知

外用药浓度不得>3%。慎用于皮肤较薄的皱裤处。服药期间应监测肝功能和血脂。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吸收较好。日光可加重本品对皮肤的刺激,动物实验提示本品可增强紫外线致癌能力,因此,本品最宜在晚间及睡前应用,治疗过程应避免日晒,或采用遮光措施。

注意事项

①可引起肝损害,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②口服本品出现不良反应时,应控制剂量或与谷维素、维生素乌、维生素B4等同服,可使头疼等症状减轻或消失。③外用应避免使用于皮肤较薄的皱褶部位,并注意浓度不宜过高(0.3%以下较为适宜),以免引起红斑、脱皮、灼热感及微痛等局部刺激。这些反应如果轻微,应坚持继卖治疗。④用于治疗瘗疮时,起初数周可见病情暂时加剧,仍应继续治疗6周以上才能达到最佳疗效。⑤日光可加重本品对皮肤的刺激,导致本品分解,故本品宜夜间睡前使用,用药部位应避免强光照晒。⑥在治疗严重类型的皮肤病时,可与其他药物如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合并使用,以增加疗效。

不良反应

偶见不良反应。外用可导致局部红斑、脱皮、灼伤感和刺激症状。这些作用是可逆的。发生光敏性可能导致光灼伤。但局部治疗血药浓度较低,一般不发生胎儿畸形,但宜慎用。口服给药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口干、唇炎、皮肤脱屑等,并有较强的致畸性。①唇炎、黏膜干燥、结膜炎、甲沟炎、脱发。②高血脂,多发生于口服治疗后3个月。③引起胚胎发育畸形。④肝功能受损。⑤可出现头痛、头晕(50岁以内者较老年人多)、骨增厚、口干、脱屑以及对光过敏、皮肤色素变化等。

风险提示

外用本品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症状,如灼感、红斑及脱屑,可能使皮损更明显,但同时表明药物正在起作用,不是病情的加重。皮肤多半可适应及耐受,刺激现象可逐步消失。若刺激现象持续或加重,可在医师指导下间歇用药,或暂停用药。

因本品有引起严重刺激和脱屑的可能,开始可采取隔天用药或每3天用药1次的治疗方案;最好先采用浓度低的制剂,待耐受后再改用较高浓度的制剂。

维A酸对皮肤有刺激性。实验动物的皮肤反应较人反应显著为重,可随药物浓度和给药次数引起不同程度皮肤刺激性炎症,红肿、糜烂,削弱角质层屏障,使药物吸收增加,引起系统毒性。人皮肤外用虽有刺激性但并没有上述严重反应。可能由于动物和人的皮肤结构差异及对维A酸刺激的敏感性不同所致。所以有关动物维A酸局部给药的安全性资料及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预测意义应慎重评估。

历史

维甲酸是体内维生素A的代谢中间产物,也叫维A酸,主要影响骨的生长和促进上皮细胞的增生、分化、角质溶解等代谢作用。维甲酸类药物是维生素A天然以及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衍生物,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应用于临床。

使用情况

维A酸片

①皮肤疾病的治疗:口服,一日2~3次,每次10mg。②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口服,按体表面积每天45mg/m2,每日最高总量不超过0.12g,分2~4次服用,疗程4~8周。根据治疗反应调整用量,达完全缓解后,还应给予标准化治疗。

维A酸乳膏

外用。寻常痤疮:每晚1次,于睡前将药轻轻涂于患处。银屑病、鱼鳞病等皮疹位于遮盖部位的可一日1~3次或遵医嘱。用毕应洗手。

化学信息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