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 Hospital)别名天津市肿瘤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首批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任院长郝继辉。

医院源自1861年英军在津建立的军医院,1986年定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1987年迁入天津市河西区卫津南,1997年成为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3年,该院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

医院占地7.5万平方米,拥有在册职工3081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75人。设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12个基础研究科室,开放病床2000余张。2020年门诊量123万人次,住院10万人次,手术3.4万例。

医院拥有胸外科、护理学、肿瘤学、病理学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天津市肺癌诊治中心、天津市医学影像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病理会诊中心4个市级临床诊治研究中心,拥有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该院肿瘤科位居第5位。

历史沿革

医院前身

1861年,英军在津建立军医院,主要为驻军及居民服务,同时收治中国患者,是天津第一所西医院。1868年,英军将医院移交英国基督教伦敦会,改称英国伦敦会施医院。1924年,为纪念马根济的立业之功,医院重建后更名为马大夫纪念医院。1937年,医院附设护士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定名为天津市私立济华高级护士职业学校。

天津市立人民医院

195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马大夫纪念医院,更名为天津市立人民医院,金显宅教授被聘为人民医院顾问,创建中全国第一个腕管科。1954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建全国联医师进修班。1977年,成立天津市联医研究所。1985年,创业中国抗国际协会,并挂靠在医院。

医院更名

1986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医院更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1987年由和平区大沽路87号迁至现址。1993年经卫生部医院评审委员会评审,医院被认定为三级甲等医院。1997年增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由天津医科大学和天津市卫生局共建共管。

医院发展及设置

2003年,天津乳白防护研究中心大楼落成。2006年,住院A楼改建工程正式投入使用。2011年,肿瘤防治研究综合合楼正式投入使用,使医院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防癌防治研究中心。2019年,新门诊医楼投入使用,医院建筑面积达到25.1万平方米。2021年,医院被国家发改委、卫健委等三部门批准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同年,天津市肿瘤医院互联网医院上线。

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迁移

2023年4月,天津市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整体迁至滨海新区。

规模条件

整体规模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25.1万平方米。医院拥有在册职工3081人,其中包括375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这其中涵盖了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以及23位国家级人才、108位省部级人才和1位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医院设有48个临床医技科室和12个基础研究科室,并提供超过2000张病床。仅在2020年,门诊量就达到了123万人次,住院人次达到了10万人次,手术例数更是高达3.4万例。外埠患者占总量的比例接近50%。医院拥有3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10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射波刀、PET-CT等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82台套,百万以上设备总值9亿元。

分院区

2013年10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承德分院挂牌,2014年6月,天津市肿瘤医院沧州分院揭牌,2015年9月,天津市肿瘤医院秦皇岛分院揭牌。

天津市肿瘤医院滨海医院设置肿瘤内一、内二科两个病区,总计99张病床,配备医生16名,护理人员41名,以肺部肿瘤、乳腺肿瘤、消化道肿瘤、淋巴瘤、血液肿瘤等病种为主,开展包括肿瘤化疗、生物治疗、中西医结合等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专科联盟

2017年9月26日,“全国肿瘤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暨签约授牌仪式”在天津举行。全国肿瘤专科联盟由天津市肿瘤医院发起,联合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52家医院共同组成,为中国首个全国性肿瘤专科联盟。

临床协作医院

2016年7月30日,该院与衡水市阜城县人民医院共建临床协作医院签约揭牌仪式在阜城县人民医院举行。

科室设置

全部科室

重点科室

该医院拥有4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胸外科、护理学科、肿瘤科、病理科。

肺部肿瘤科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可追溯到1971年成立的胸部肿瘤科,后于1999年正式成立肺部肿瘤科。开放床位136张,医师27人,护士49人,门诊量超过50000人次/年,收治病人6000余人/年,手术近3000例/年。2011年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开展的手术包括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部手术),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及精准肺段切除术,3D打印胸骨及胸壁重建术,侧胸壁及剑突下切口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术,机器人及胸腔镜下支气管袖状切除术,经胸骨柄L型切口辅助胸腔镜肺上沟癌根治术,气管及隆突切除重建术,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上腔静脉重建术等。

食管肿瘤科

食管肿瘤科是在中国成立的胸部肿瘤专业治疗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专业科室,现为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所在地。2012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胸外科全国重点专科,现有病床80张,专业技术人员15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生9人,硕士生4人。2017年门诊患者996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1600余人次,完成各类胸外科手术500台次。科室较早开展微创手术,包括胸腔镜、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微创手术比例达到80%,开展常规的食管癌根治手术、肺癌根治术、贲门癌根治术和纵隔肿瘤切除术等,重视区域淋巴结的规范化清扫。

病理科

该院病理科是在上世纪50年代由著名肿瘤病理学家王德延教授创立,现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天津市疑难病理会诊中心和病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天津市病理医师规培基地,天津医科大学病理学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全国肿瘤病理医师进修班”承办单位,在肿瘤的病理诊断、科研及教学方面均居天津市领先、中国先进水平。科室工作人员有48名,其中医师22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7人,17人具有博士学位,8人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部级以上人才称号3人,担任国家二级学会副主委1人、常委3人。已建立了淋巴血液、甲状腺、呼吸系统及纵膈、骨与软组织、胃与胰腺、结直肠与肝脏、泌尿生殖系统及细胞学等多个肿瘤病理亚专科,并参与制定中国肿瘤病理诊断指南和规范多项。

护理学科

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本科生及天津市医高专学生护理教学实习基地、天津市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以及华北地区PICC培训基地,同时也是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挂靠单位。2011年,医院成为全国72家“优质护理考核优秀医院”之一,被评为天津市“优质护理服务先进单位”。2012年,获国家临床护理重点建设学科。在职护理人员1086人。毕业及在读硕士23人,本科600人,专科413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57.4%,专科以上护理人员占95.4%。2017年度全国最具科技影响力专业排行榜揭晓,我院护理学科在全国1600余家医院中综合排名第17名,位居全国肿瘤专科医院第一。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中国首次揭示大肠癌发生与转移机制的突破性研究及基因治疗前景展望

2008年8月,天津市肿瘤医院病理学专家孙保存教授最新研究成果“大肠癌发生与归巢性转移机制及干预的研究”,在中国首次发现“细胞凋亡”发生异常是导致大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及大肠癌向肝脏转移的主要途径,揭示了大肠癌的发生、肝转移的医学之迷。同时提出了大肠癌基因治疗等防治的理论依据。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法在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治疗中的突破性研究

2012年8月,天津市肿瘤医院生物技术研究室刘亮等发表的“Randomized study of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 in metastatic renal carcinoma”被Clinical Cancer Research杂志收录。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法-cytokine activated killer cells,CIK是在体外条件下,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多种细胞因子的共同刺激后诱导成为一群异质细胞,它具有强大的抗瘤活性,且有非限制性杀瘤的优点。对于CIK在肾癌治疗方面的效果,国际上尚无研究。该研究为CIK细胞疗法治疗转移型肾透明细胞癌提供了理论支持,为CIK疗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充足的临床证据。

为乳腺癌特异性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思路

2013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分子诊断中心主任于津浦课题组近期在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发表一篇文章“Metastasi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Expression and Correlate with Lymph Nod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 through IDO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Suppress”,针对乳腺癌患者原位MDCSs的表型特征、免疫活性和分子调节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结果为MDSCs免疫抑制活性的产生提出了一个新的分子机制,也为寻找乳腺癌特异性治疗的新靶点提供思路。

厄洛替尼在Ⅲ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中的突破性研究及安全性评估

2018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长利教授团队牵头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EVAN最新成果“Erlotinib versus vinorelbine plus cisplatin as adjuvant therapy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stage ⅢA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EVAN: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2 trial”,在国际肿瘤学领域著名期刊《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上发表,该研究主要探索厄洛替尼(特罗凯)在ⅢA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这是全球第一个多中心随机Ⅱ期的研究。 

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多组学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2021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付丽教授课题组在 Cell Death and Disease(IF=8.469)杂志发表了题为“Spatial transcriptomics reveals gen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空间转录组技术,首次绘制了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 )的空间转录图谱,并揭示了其与代谢重编程相关的广泛异质性,研究还确定了 IMPC 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探索了与 IMPC 肿瘤进展相关的关键基因。为 IMPC 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医学实践

中国首例成功的肝肿瘤体外切除自体原位肝移植术

2008年5月28日,肝胆肿瘤专家李强教授主持的中国首例肝肿瘤体外切除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获得成功。

成功治疗中国首例惰性淋巴瘤合并急性白血病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2008年8月,经天津市肿瘤医院内三科主任李凯主任医师、梁彦副主任医师等组成的专家治疗组近五个月的努力,中国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治疗惰性淋巴瘤合并急性白血病宣布获成功。

成功实施天津市首例保留子宫宫颈癌根治术

2013年12月,天津市肿瘤医院妇科、肿瘤科采取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为一位年仅21岁的宫颈癌患者成功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保留子宫,天津市首例保留子宫宫颈癌根治术在该院成功。

天津市2例3D腹腔镜下胃癌、肾癌根治术首获成功

2014年,泌尿肿瘤科科主任姚欣教授、胃部肿瘤科主任医师王宝贵分别带领的手术团队利用3D腹腔镜技术首次分别成功对2例癌症患者实施肾癌及胃癌根治术。

完成天津市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2015年5月,天津市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王宝贵主任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及Roux-en-Y吻合消化道重建”手术,成功完成天津市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

中国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成功

2015年6月,该院通过实施“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成功救治一名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患儿,中国首例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成功。

天津市首例完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获成功

2015年,该院肝胆肿瘤科宋天强教授带领团队成功为一名45岁肝癌女性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右半肝切除术,成功完成天津市首例完全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

天津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获成功

2016年3月,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宋天强主任成功实施完全腹腔镜下完成整个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天津首例完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该院获成功。

成功实施天津市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

2021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一科显微外科团队对一名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成功实施了淋巴静脉吻合术(LVA)。天津市首例淋巴静脉吻合术在该院成功。

教育科研

医院教培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1954年起,医院受卫生部委托相继创办了全国肿瘤临床医师进修班和病理医师进修班。经过66年的发展,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已举办52届,病理医师进修班已举办37届,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400余名学员。2005年,医院获批为国家继续医学教育基地,成为培养肿瘤临床和基础研究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关联院校

天津医科大学

该院是天津医科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天津医学院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原国家政务院批准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学校是国家最早批准试办八年制的2所医学院校之一,也是首批试办七年制的15所院校之一。学校拥有气象台路与广东路2个校区和7所大学医院。拥有本科专业21个,设有19个学院(系)和1个独立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生导师504人,硕士生导师1665人。“十二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3023项,经费超15亿元;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131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4项,何梁何利奖1项,天津市科技重大成就奖1项,天津市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22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科研

医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3人,省部级人才108人,国际南丁格尔奖获得者1人。博士生导师59人,硕士生导师117人。此外,医院还拥有4个市级临床诊治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还担任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和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医院累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179项,其中国家级科研课题 121项,共获得经费9881.4 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4项。

重点学科

胰腺肿瘤科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中心成立于2008年,是中国建立最早的胰腺肿瘤专科。现已成为中国胰腺肿瘤临床诊治与转化研究的领军单位之一,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重点学科。开放床位60张,拥有医生12名,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及住院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中心年诊治患者超过30000例,年均完成各类胰腺手术600余例,形成了“以外科治疗为核心的胰腺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学科特色。共获省部级以上研究基金5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杰出青年基金、国际重大合作项目、面上项目以及青年基金等45项;在Gastroenter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Cancer Research等肿瘤学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科研平台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

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成立于1977年,由中国已故肿瘤学家金显宅教授创建,其前身是原天津人民医院肿瘤防治研究室。1987年人民医院更名为天津市肿瘤医院,研究所为附设机构。1997年肿瘤医院和研究所归属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肿瘤研究依托学科肿瘤学科为国家肿瘤学重点学科,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成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为临床医学-肿瘤的基础与临床学科群。拥有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肿瘤分子流行病重点实验室。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8项,其中包括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项-含中加合作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同期累计发表SCI论文326篇。十二五以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8项。

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

肿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为“天津医科大学211工程”肿瘤学重点学科建设的重点实验室,建于1999年6月,拥有教授4人,副教授1人,研究助理5人,技术员8人。细胞生物室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现设有4个独立的研究小组,分别在循环肿瘤细胞单细胞测序、受体转运调控及信号传导、细胞迁移、细胞代谢等方面开展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着力于对肿瘤的发生、转移、异质性、耐药等机制的深入探讨,以及肿瘤诊断与治疗新理论、新思路和新技术的转化应用研究。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部973和863计划、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和天津市科委的科研项目,成为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培养基地。

生物技术研究室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生物技术研究室始建于1972年,1994年在此建立天津市医学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中心;2002年成为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天津肿瘤生物技术临床研究基地;2006年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在此成立。该科室是临床与基础研究紧密结合为一体的特色科室。科室主要从事肿瘤生物治疗以及肿瘤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工作涉及新型免疫治疗项目的研发及抗肿瘤机制探讨,以及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的相关研究。2013年,该科室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天津市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承担课题48项,共计经费6500余万元。共发表SCI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流行病学研究室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流行病学科始建于1977年。1998年在中国已故的著名肿瘤学专家金显宅教授领导下,流行病科建立了中国北方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报告处,覆盖天津市400万人口。1983年增设肿瘤登记统计室和流行病学实验室,2005年更名为流行病与生物统计研究室。2007年肿瘤流行病学科纳入天津市十一五综合投资肿瘤流行病学重点学科。科室现有人员12名,其中博士学位10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4人、有国外留学经历者6人。流行病室获国家级课题1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1项、国际合作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7项、校局级课题3项且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的滚动支持。先后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和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一等奖。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

科室始建于1971年,称为科研生化室,1999年与分子生物学室合并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2000年至今冯玉梅任科主任。作为研究型科室,致力于在“研究的创新性”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两个方面谋求发展。“研究的创新性”方面,在“乳腺癌转移预后预测和转移机制研究”方向上,筛选新的乳腺癌转移关键基因,并阐明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在乳腺癌预后预测和抗转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成果的应用性”方面,充分利用研究型科室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围绕临床个体化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基因诊断项目,实现科研成果的社会效益。

胃肠肿瘤生物学研究室

胃肠肿瘤生物学研究室于2015年建立,开展胃肠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及诊治策略方面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科室有两个PI课题组,主要聚焦于胃肠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及其调控机制、蛋白质泛素化修饰,以及肿瘤基因变异特征与预测标志物筛选方面的研究。在2016-2017年中标/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2016-2017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

教材

《腹部肿瘤学》(第2版):由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主编,重点总结临床及科研经验,对胃、结直肠、小肠、肝、胆、胰腺及腹膜后等腹部肿瘤的临床诊治以及腹部手术患者的护理和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等研究进展。

杂志期刊

《中国肿瘤临床》:1963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肿瘤专业杂志《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后改为《中国肿瘤临床》),该杂志为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抗癌协会主办,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承办与出版的全国性期刊。创刊于1963年3月,中国及国际公开发行,是全国创刊最早的肿瘤学术刊物。先后被《美国化学文摘》《美国生物学文摘》《荷兰医学文摘》《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为来源期刊及统计源。

声誉与排名

在2022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中,该院在医院综合STEM排行榜中位居第65位,该院肿瘤科在医院学科STEM排行榜中,位居第7位。

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中,该院肿瘤科位居第5位。

院内专家

郝希山

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著名肿瘤学家。现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乳腺疾病学会副主席、中国抗癌协会名誉理事长、监事会监事长、《中国肿瘤临床》及《Cancer Biology & Medicine》主编等。曾任天津医科大学校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等。主持了”功能性间置空肠代胃术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研究,通过胃癌全胃切除术保留神经运动功能的空肠两端适度结扎后吻合于食管与十二指肠断端之间,构建一个代胃,大大减少了全胃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在消化道外科手术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项成果于2001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他还主持了”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流行趋势分析及预防的研究”,建立了历时近30年、覆盖400万居民的全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死亡监测系统。他提供了全部59种恶性肿瘤连续20年发病死亡数据及流行趋势参数,为决策部门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担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期间(1988-2011年),将肿瘤学科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并建设了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中国联络处将肿瘤医院打造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基地之一。先后承担了国家攻关课题、863计划、自然基金和天津市重大科技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的荣誉。

郝继辉

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胰腺癌学组委员等,在胰腺肿瘤的诊断、手术、个体化综合治疗都有深入的研究。积极推行规范化、个体化的胰腺癌综合治疗模式。开展胰腺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微创腹腔镜手术及局部微创治疗。开创性提出“围钩突血管骨骼化根治性清扫”“沿腹膜后边界胰周神经廓清”,倡导利用电外科设备提高手术安全性并缩短手术时间。主持全胰腺切除,联合腹腔干离断的胰体尾癌切除,联合后腹膜扩大清扫+门静脉置换术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高难度手术,显著提高了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与长期生存率。开展针对低度恶性和良性胰腺肿瘤的功能保留手术如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胰腺中段切除等,降低手术风险的同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擅长各类良恶性胰腺肿瘤外科手术。

陆伟

天津市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天津市肿瘤医院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内科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肝脏病学专委会主任委员等,从事肝病及肝癌防治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针对肝癌的复杂性和治疗方法的多样化,在中国率先开展国外肿瘤个体化多学科管理模式,探索建立肝癌分子多组学-临床多学科相结合的个体化、规范化诊疗体系,成功建立肝癌个体化、精准化、规范化单病种多学科一站式诊疗服务及管理体系。

擅长肝胆肿瘤的微创治疗、免疫靶向治疗、化疗及个体化综合诊疗。

赵强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儿童恶性肿瘤(实体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等,具有儿童肿瘤理论基础和诊疗经验,在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和术后化疗方面有一定临床经验,对一些晚期恶性肿瘤应用新辅助化疗,使得原本无法切除的恶性肿瘤减量后延期完全切除。

擅长儿童恶性肿瘤以手术为主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王长利

国家级重点专科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胸部肿瘤临床外科工作, 专注于肺癌早期诊断、外科治疗、综合治疗及肺癌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率先在天津市开展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平台辅助肺癌微创手术治疗)。

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疑难的胸部恶性肿瘤手术。

姜宏景

天津市肿瘤医院食管肿瘤微创外科科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食管肿瘤专业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医学机器人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食管疾病学组委员等,专注于食管肿瘤专业的临床外科实践和研究工作。率先开展各项微创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包括全腔镜或全机器人辅助(包括胸腔部分和腹腔部分)食管癌切除手术,并且微创下食管癌和贲门癌完整淋巴结清扫技术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机器人辅助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总量位居中国同行业第二位。

擅长微创下食管癌和贲门癌完整淋巴结清扫技术。

任秀宝

生物治疗肿瘤科科主任,天津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探索和推动免疫治疗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与应用,在肺癌、肾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等实体瘤的治疗方面开展临床研究工作。

擅长将常规化疗与现代生物治疗技术-如肿瘤疫苗治疗、CIK细胞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了“化疗-祛邪、免疫-固本”的肿瘤个体化生物治疗新模式。

高明

甲状腺颈部肿瘤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博士,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等。率先在中国开展超声介导临床分期和诊断体系、甲状腺乳头状癌病理变型的临床应用、甲状腺癌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常规实施、最新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试用分析等。

擅长头颈部常见肿瘤的诊治及常见外科术式,包括对功能性和微创甲状腺外科和中晚期甲状腺癌,甲状腺癌多功能性和超多功能颈淋巴结清除术、颈动脉外科、全喉及各种部分喉切除手术和口腔颌面肿瘤、涎腺肿瘤的切除及整形修复见长。

王珂

妇科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现任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家族遗传性肿瘤协作组委员、中国CSCO妇科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肿瘤医院妇科肿瘤MDT专家。

擅长妇科肿瘤的各种根治性手术和难新手术,妇科肿瘤的微创手术,妇科肿瘤各种保留功能性手术,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关人物

金显宅-1904-1990,著名肿瘤学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肿瘤医学创始人。生于韩国汉城,朝鲜族,1930年加入中国籍,1931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美国纽约州立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市立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名誉院长,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抗癌协会名誉主席,美国肿瘤外科学会荣誉会员,天津市第六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常委、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委等职务。1952年,在津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肿瘤科。1954年,受卫生部委托创办了全国肿瘤医师进修班,至今已开班46届,培养了3000余名学员,许多学员成为各地肿瘤医疗机构的创始人和全国知名的肿瘤专家。1963年,创办中国第一本肿瘤学杂志《天津医药杂志肿瘤学附刊》-后改名为《中国肿瘤临床》。1984年,发起成立中国抗癌协会,被誉为“中国肿瘤医学之父”。1937年,他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嗜伊红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病”,1941年在国内首创“舌癌根治性联合切除术”, 1959年他在国内首先描述了“腮腺下颌内侧部的肿瘤”。他还首先在中国推广了乳腺及头颈部肿瘤和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诊断及手术治疗。1994年,经中宣部批准,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塑立金显宅铜像,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亲自为铜像题词“德高医粹”。

资质认定

赞(0)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用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在本文留言评论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