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韩真、周莉亚执导的舞剧)

咏春》是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韩真、周莉亚执导,冯双白担任编剧的一部舞剧。

《咏春》全剧时长120分钟,取材于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闯荡香港的经历,并提纯舞台元素,简化人物关系,将武林传奇改写为叶问在他乡奋斗成长的故事。

咏春(韩真、周莉亚执导的舞剧)

该舞剧于2022年12月22至25日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演,是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和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项目。2024年2月9日,舞剧《咏春》精编版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

剧情简介

舞剧《咏春》全剧时长120分钟,以电影《咏春》为引,讲述了电影片场的造梦人如何追逐光、靠近光,用光雕刻、塑造英雄的身影,虽然希望自己站在光里,但最终照亮别人的故事。舞台上的《咏春》剧组,与电影《咏春》中叶问赴香港打拼的故事并行展现、无缝切换。舞剧《咏春》分为六场戏,分别是《立足》、《彷徨》、《理想》、《离别》、《困境》和《传承》。其中,前两场主要讲述叶师父以一人之力维护了街区治安,惩治了敲诈勒索的地痞流氓,赢得了街坊的敬重,“咏春堂”声名大振,先前门庭冷落、经济拮据的窘况由此得到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叶师父与妻子的温馨情感也得以展现,他们在由楼景装置构建的“家”中,练功的木架旁,跳起双人舞,展现出比咏春拳更动人的“咏春情”。舞剧下半场描绘了叶师父凭借“咏春拳”与彼时武馆街四大门派“过招”的情景:先是与“螳螂拳”掌门交手——两种迥异的拳法犹如两种不同的舞蹈语汇“混搭,接踵而至的“八极拳”及稍后的“太极拳”掌门,并不与叶师父接触身体,而是通过“隔山打牛”的方式切磋武艺,通过楼景装置的“位移”与“遮幅”,看到舞蹈动态形象产生的“虚幻的力”。其中“八卦掌”女掌门和她率领的8名女弟子,联袂展现了一段女子群舞。之后叶师父与其他四大掌门昂首落座,上方悬挂的“咏春堂”牌匾缓缓落下。随后转入《离别》一“镜”,是妻子永成因思念故乡而离去。最后两场是《困境》和《传承》。无论有多少曲折、坎坷,叶师父毕生执着的信念便是“传承”——不只是传承“咏春拳”的招式,更是传承一种武学信念。

咏春(韩真、周莉亚执导的舞剧)

幕后制作

创作取材

《咏春》取材于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的命运故事,叶问前半生长居广东佛山,家庭生活富足,武艺威名远扬;后半生闯荡香港,赤手空拳,授业开馆,饱尝世道冷暖,终成一代宗师。该舞剧只选取叶问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闯荡香港的一段故事,提纯舞台元素,简化人物关系,将武林传奇改写为叶问在他乡的奋斗成长故事。

创作过程

舞剧《咏春》采用“双线索”结构,将叶问赴香港打拼的经历和电影《咏春》剧组的拍摄历程在剧中并行展现;同时,舞剧《咏春》还创新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咏春拳”和“香云纱”。既有侠肝义胆的英雄主义,快意恩仇的武林江湖,也有柔肠百转的儿女情长,热血燃情的家国情怀。

舞蹈

该舞剧创新运用了“叶问”这一IP形象,将咏春、太极、八卦、八极、螳螂等五大门派功夫与古典舞融为一体。武术讲究“气口”,而舞蹈讲究节奏,演员们表示,以舞释武关键是做好两者的协调,即要遵循传统的武术套路,还要按照音乐的变化卡节奏。

舞台设计

《咏春》以叶问的行动轨迹来牵引舞台视点,借助舞美灯光等综合艺术手段向观众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和岭南的时代场景。如“七十二家房客”和“香云纱群舞”等集体舞蹈的设定,呈现出当时人们的精神风貌,从而赋予了这个武侠故事以人间烟火、生活温度。

幕后花絮

主演常宏基为了演好剧中超燃的18分钟宗师对决场景,每天花超过6个小时练咏春,再花4个小时练习舞蹈动作。

该剧主演之一张娅姝表示,武术和舞蹈的发力和节奏完全不同,此次的以“舞”演“武”是一次难度颇大的挑战,必须经过几十次、上百次甚至上千次的训练,让肌肉产生记忆,在对招时才能有本能反应。再融合舞蹈的节奏和队形的编排,同时呈现出武术的力量感和舞蹈的美感。

为了演好叶问对于家庭、妻子及朋友的情绪变化,主演常宏基经常观察叶问照片、观看影视作品、走访叶问老家。

制作团队

参考资料

艺术鉴赏

从宏观的视觉语言,《咏春》沿袭了《只此青绿》和《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独特的舞台表达风格,运用了“移动、造型、写意”等手法,综合利用舞美设计、舞台装置、灯光调度等手段将“移动、造型和写意”强调到极致,形成了自身风格鲜明的舞台美学。

从微观的舞台呈现来看,《咏春》是舞台与影像两大视觉语言的集大成者,两位导演深谙王家卫所开创的“慢格摄影、变速移动、视点轮换”等镜头美学,还将影视语言运用于舞台。剧中对舞蹈动作“慢速、定格、交错”的使用具有开创性,“慢速”才能凸显“移动”,“定格”才能强调“造型”,“交错”实现了对舞台节奏和观众情绪的控制,达到大开大合和微妙呼吸相融洽的写意效果。

演出信息

价值影响

舞剧《咏春》以同根同脉的民族亲情和自立自强的中华儿女本色为立意,塑造了以广东武学宗师为代表的“中国英雄”的形象,以“扶弱小以武辅仁”的尚武崇德精神凝聚人心、弘扬民族自信;同时,植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历程及人文风貌,紧扣时代脉搏、致敬在“英雄精神”感召下平凡人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近年来,有王国猛、许石林、申晓力、南兆旭、王国华等学者、作家,从传统文化、城市历史、自然生态、市民生活等角度进行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工作,在培养市民的文化意识和身份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咏春》则进一步激发了深圳市民了解“传统文化”、关注“文化传统”的热情。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24年2月9日,舞剧《咏春》精编版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此舞剧表演结束后引发了网络热议,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发文称“《咏春》气势如虹,令人叹为观止”。

作品评价

《咏春》展示出了一个人、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民族的一种奋进史,在新时代用一种民族自信、民族自强的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追求,写就了新时代中国艺术创作的咏春之歌。(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宋官林 评)

《咏春》通过结构创新的方式展现平凡英雄,是那些用生命歌咏春天的每一片绿叶。(文艺评论家于平 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zookefu@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