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科怎么读

「读史」1851年1月3日,“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年1月3日,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由此而得名。

为了证明地球在自转,法国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傅科摆由此而得名。实验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圆顶大厦进行,摆长67米,摆锤重28公斤,悬挂 点经过特殊设计使摩擦减少到最低限度。

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傅科摆就是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的 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让。傅科在巴黎国葬院安放了一个钟摆装置,摆的长度为67米,底部的摆锤是重28千克的铁球,在铁球的下方镶嵌了一枚细长 的尖针。

傅科摆是因为惯性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是一个单摆,底板有一个量角器。单摆振动时,振动面依理应保持不变,但因地球在自转,在地面上的观察者,不能发觉地球在转,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却发现摆的振动面不断偏转。

年,在法国巴黎万神庙的圆顶上,傅科用亲自设计出的傅科摆证明了地球的自转运动。傅科摆主要由一根金属丝和一个铁球组成,作为摆长的金属丝长67米多,十分精细。

傅科摆是怎么证明地球自转的

摆在摆动平面方向上并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摆动的空间方向不会改变,因而可知,这种摆动方向的变化,是由于观察者所在的地球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的结果,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相对运动现象,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地球是在自转。

傅科摆是因为惯性能够证明地球在自转。傅科摆是一个单摆,底板有一个量角器。单摆振动时,振动面依理应保持不变,但因地球在自转,在地面上的观察者,不能发觉地球在转,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却发现摆的振动面不断偏转。

这也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傅科摆悬挂方法:摆的运动可以超然于地球的自转,但悬挂摆的支架一般却要带动它参与地球的自转。为解决这一问题,傅科采取了一种简单而巧妙的装置-万向节(如图),从而使摆动平面超然于地球的自转。

在摆运 动时,摆尖会在沙盘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从而记录了摆动方向。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

如果地 球在转动,那么钟摆下方的地面将旋转,而悬在空中的摆具有保持原来摆动方向 的趋势,实验的结果与傅科的设想完全吻合,摆的摆动显示为由东向西的、缓慢而持 续的方向旋转。

明地球自转所设计的一种摆,称为博科摆。傅科摆绳长67米,绳端摆锤重27千克,这种摆自由摆动时间较长,便于人们观察。摆下有一个有刻度的圆盘,盘上刻有通过圆心的直线。

傅科是怎么测定光速的?

近代实验室测量光速的方法,如微波干涉法、光谱法、声调制法、激光测速法,精度更高。

旋转镜法 旋转镜法的主要特点是能对信号的传播时间作精确测量,1851年傅科成功地运用此法测定了光速,旋转镜法的原理早在1834年1838年就已为惠更斯和阿拉果提出过。

最早的高精度测量光速的方法,齿轮法。光在特定的光路上,两次通过齿轮的间隙后被观测者看到。这种情况下,只有齿轮的转速是某一些特定的值的时候,光才可以顺利通过两个间隙,而不被挡住。

赞(0)